導航:首頁 > 乾洗洗衣 > 荊州江陵縣改衣店

荊州江陵縣改衣店

發布時間:2021-07-25 17:36:26

Ⅰ 歷史上的江陵城在哪為何叫江陵

江陵之名有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首先,是楚都郢所在地,是楚文化中心。文獻上記載的楚都紀南城,在江陵城北5公里,經建國後數十年考古勘察、發掘,取得了豐碩的考古成果,城垣仍在,全系土築,一般高4—5米,最高處7.6米, 周長15506米,城內面積16平方公里。已勘察出城門七處,其中水門二處,並已發掘了一處水門和一處陸門。城內發現有宮城和宮殿區,並已發掘了其中的一座氣勢宏偉的宮殿;城內還發現了許多手工作坊和許多重要的遺跡和遺物,如僅水井(陶井)就發現400多口。城外發現了大量的楚墓,特別是北邊紀山和西邊的八嶺山上,大楚冢一座連一座,遠看就像一座座的小山頭,尉為壯觀。當地群眾把有些大楚冢就逕直稱呼為「山」,如天星觀1號楚墓所在地稱五山村,就因村中有五座「山」而得名,而這五座「山」,正是五座楚冢。大量精美、珍貴的楚文物如越王勾踐劍、彩繪漆雕小座屏、竹簡等都出自已發掘的一些楚墓,所發掘者不過是鳳毛麟角。巨大的楚文化寶庫還埋藏在地下哩!
其次,江陵一直是郡、州、府所在地,並有一些帝王在此建都。西漢初,曾一度將此處改為臨江國後設臨江郡,但很快又恢復了南郡江陵縣建制。南北朝時期,齊和帝蕭寶融、梁元帝蕭繹、後梁蕭 、梁國蕭銑均先後建都於江陵。當時名聲籍盛,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中唐時江陵曾被定為「陪都」,與長安、洛陽齊名。五代十國時,南平王高季興又建都江陵。宋代屬江陵府,元代改江陵府為中興路,明代改中興路為荊州府。總之,江陵因物產豐富,形勢險要,是歷代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並一直是州、府、路治所。

其三,江陵縣城即荊州(府)城。荊州之名出現很早,《尚書·禹貢》分全國為九州,荊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見荊州是一個大的地域,具體到荊州城來說,則是指江陵城,即一地兩名。荊州雖早已聞名遐彌,但名聲大振是在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在《隆中對》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這就演繹了劉備借荊州和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故事。一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就有七十回所寫與荊州有關,其中有十回直接寫荊州城。正因三國故事的廣為流傳,荊州幾乎是婦幼皆知,「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可見荊州城是何等吸引人!至今,三國的名勝古跡,如三管筆、洗馬池、張飛一擔土、關公點將台、孔明橋等數十處還遍布古城內外許多地方。

據史籍記載,荊州(江陵)城土城為蜀將關羽所築,磚城為五代十國時南平王高季興修築。曾先後三次被拆毀,現城是清順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舊基復建的,後又經過多次維修。荊州古城是我國南方規模最大而又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府城,整個城圈古貌依舊,六個城門處,都有瓮城,城門、門樓、料敵台、堞垛等,城外護城河將古城環抱,城牆因地起伏,順湖迂迴,十分壯觀。城牆高8.3米,周長 10.5公里,城內面積4.47平方公里。該城的建築頗有特色,因它建築在河湖港汊之間,城基不易打穩,雨水稍多,就有水澇之患。古代的匠師發揮聰明才智,運用高超的技藝,解決了這些難題。為加固城腳基礎,採用糯米漿調石灰,把條石粘成巨型板塊,在條石之間,用生鐵腰卡相連,使其牢固,然後在上面砌磚牆。為解決城內排澇和抗旱問題,城牆四周設有水澗五道,深2米多,兩人並肩可暢行無阻。天旱時,可引城外水入城;澇時,可以及時排除漬水。並有防洪功能,六個城門內均設有閘門,緊閉閘門,城內就可免於水患。

其四、我國歷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都出入或出生於此地。除上面提到建過都的帝王,政治家劉備、諸葛亮,軍事家關羽之外,現擇其要者,簡介如下:

戰國時楚國有名的吳起變法在這里推行,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如齊國晏嬰、秦國商鞅、縱橫家張儀,都來過這里。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及其弟子宋玉在這里工作過。諸子百家中的墨子、莊子都出入過楚都。秦漢以後,名人志士有司馬遷、王粲、陶淵明、孔稚圭、江淹、李百葯、庾信、陳子昂、張說、王維、張九齡、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王安石、蘇軾、陸游、王世禎等,都來過江陵,並都留下了許多詩篇。這些詩篇,有憑吊楚都、書懷楚事的,也有描寫江陵(荊州)古城的。如南朝江淹在《從建平王游紀南城》中,是這樣描述紀南城的遺跡的:「君王澹以思,樹羽望楚城。年積衣劍滅,地遠宮館平。錦帳終寂寞,彩琴秘音英。」又如唐代劉禹錫的《紀南歌》:「風煙紀南城,塵土荊門路。天寒多獵騎,走上樊姬墓。」而唐代羅隱的《宿紀南城》,則是借景生情:「策蹇南遊憶楚朝,陰風淅淅樹蕭蕭。不知無忌姦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描寫荊州城的也不少,如劉禹錫的《荊州道懷古》,概括了荊州城的歷史:「南國山川舊帝畿,宋台梁館尚依稀。馬嘶古道行人歇,麥秀空城野雉飛。風吹落葉填宮井,火入荒陵化寶衣。徒使詞臣庾開府,咸陽終日苦思歸。」而唐代張說的《奉陪登郡城南樓》,則寫出了當時的現狀:「君子每念春,江上共流眄。遠水樹外明,近岩霧中見。」孟浩然筆下的古城,更是一幅幽靜典雅的圖畫:「高樓明落照,井邑通秀川。澗竹生幽興,林風入管弦。」杜甫則是這樣贊美江陵的富饒:「聞說江陵府,雲紗靜眇然。白魚如切玉,朱桔不論錢,水有遠湖樹,人今何處船。青山若在眼,卻望峽中天。」唐代錢起的《江行》之一指出,荊州之所以有名,正是因有楚文化,他寫道:「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風流無屈宋,空詠古荊州。」就是說,若不是荊州有屈原、宋玉等楚國風流人物,則詠荊州的內容將空泛無內容。可見古人也深知,楚文化對荊州是多麼的重要。

江陵人傑地靈,歷史上許多名人出生在這里。唐代詩人岑參、崔道融、戎昱,宋代的「小萬卷」朱昂等都是人們熟知的江陵才子。唐代宰相劉洎、段文昌、岑文本、岑長倩、岑羲、唐介以及明代傑出政治改革家張居正都是江陵人。也正因此,古人對江陵曾有這樣的評說:「琵琶多於飯甌,措大(讀書人)多於鯽魚。」可見這里自古就是一個音樂文化之邦。

正是上述這些極豐富的文化內涵,才使江陵成了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城市的名號,遠比一種貨物的商標重要;而一座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城市的名號,遠比一種出了名的商品商標更重要,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為什麼對一些有名的商標,國內外都要去搶注,因為這是一種無形資產,其價值比有形資產不知要珍貴多少倍。對一座城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提起雅典、威尼斯、北京,就都令人嚮往,沒有去過的人,總希望能有機會去看一看。這些名城的名氣,首先是有它們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其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筆無形資產是無價之寶,是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而江陵,國務院已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然偏偏要放棄她,把她送給郝穴,這不是太令人可惜了嗎?

Ⅱ 湖北荊州的歷史

荊州以三國時期的荊州城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治江陵縣荊州鎮。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管轄。1979年,沙市市復為省轄市。1983年劃出荊門縣改荊門市,為省轄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並設立荊沙市,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劃出為省直管縣。1996年更名為荊州市,將京山縣、鍾祥縣劃出歸荊門市管轄。
荊州市區荊州專區、荊州地區
1949年設荊州專區,專署駐江陵縣(荊州)。京山、鍾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縣。 1951年原沔陽專區所屬沔陽(駐仙桃鎮)、監利、石首3縣劃入荊州專區。轄11縣。 1952年由沔陽縣析置洪湖縣,駐洪湖。荊州專區轄12縣。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縣析置荊江縣,駐斗湖堤。荊州專區轄13縣。
1955年撤銷荊江縣,並入公安縣。公安縣遷駐原荊江縣址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荊州專區轄12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領導,洪湖縣遷駐新堤鎮。
1960年以江陵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署領導。轄2市、12縣。
1961年撤銷沙洋市,改設為沙洋鎮,劃歸荊門縣領導。荊州專區轄1市、12縣。 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地區駐江陵縣。轄沙市市及江陵、荊門、鍾祥、京山、監利、石首(駐綉林鎮)、天門、潛江、沔陽(駐仙桃鎮)、洪湖(駐新堤鎮)、公安(駐陡市鎮,即原陡湖堤鎮)、松滋(駐新江口鎮)等12縣。
1979年由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荊門市,由荊州地區領導。荊州地區轄1市、12縣。沙市市改由省直轄。
沙市區(原沙市市) 本江陵縣沙市鎮,1949年設沙市市,由省直轄。1958年沙市市交由荊州專署領導。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轄。合並後為荊州市沙市區
沔陽專區 1949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
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
1951年沔陽專署駐沔陽縣新堤鎮。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石首縣,設立石首市(縣級)。
1987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130號)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縣級),以原洪湖縣的行政區域為洪湖市的行政區域。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99號):(1)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沙市區北京路。(2)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沙市區轄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勝利路、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路;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江陵區轄原江陵縣的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郝穴鎮。(3)荊沙市轄原荊州地區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和新設的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由省直轄。鍾祥市、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號)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99號)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鍾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縣人民政府駐郝穴鎮。

Ⅲ 呂蒙攻佔荊州,荊州百姓為啥不反抗還歡迎光臨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閏十月,孫權大營聯合曹操,對付劉備,出兵荊州,偷襲關羽後方,此時,在呂蒙、陸遜的連番迷惑之下,荊州大本營南郡的江陵城與公安城內,守軍的人數,也是變少了。

因此,在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之後,傅士仁、糜芳分別投降,江陵城與公安城的丟失,實際上已經標志著,南郡,丟失了。

因此,呂蒙來到荊州或者說南郡的時候,百姓們之所以表現得不支持劉備與關羽,其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Ⅳ 荊州本地有什麼人當過大官

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20代越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鍾,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等等,都是從荊州這塊土地上走上歷史舞台。荊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120回的《三國演義》,有82回寫到荊州。「市內三國勝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長達10.5公里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 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發掘的雞公山文公遺址,經考古界鑒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荊州還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Ⅳ 荊州在什麼地方

荊州
歷史沿革
荊州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治江陵縣荊州鎮。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管轄。1979年,沙市市復為省轄市。1983年劃出荊門縣改荊門市,為省轄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並設立荊沙市,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劃出為省轄市。1996年更名為荊州市,京山縣、鍾祥市劃出。市政府駐沙市區。

2001年,荊州市轄荊州、沙市2個區,公安、監利、江陵3個縣和松滋、石首、洪湖3個縣級市。全市轄103個鄉鎮、l2個街道,421個居委會、2927個村委會,24476個村民小組。全市國土面積14067平方千米,其中星

Ⅵ 蒙入江陵 全文翻譯 O(∩_∩)O謝謝

1、譯文

呂蒙到達江陵,把被囚的於禁釋放,俘虜了關羽其將士們的家屬,對他們都給以撫慰,對軍中下令:「不得騷擾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財物。」

呂蒙帳下有一親兵,與呂蒙是同郡人,從百姓家中拿了一個斗笠遮蓋官府的鎧甲;鎧甲雖然是公物,呂蒙仍認為他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的緣故而破壞軍法,便流著眼淚將這個親兵處斬了。

於是全軍震恐戰驚。南郡因此道不拾遺。呂蒙還在早晨和晚間派親信去慰問和撫恤老人,詢問他們生活有什麼困難,給病人送去醫葯,對飢寒的人賜與衣服和糧食。關羽庫存的財物、珍寶,全部被封閉起來,等候孫權前來處理。

2、原文

蒙入江陵,釋於禁之囚,得關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之,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與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 ;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葯,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

選自《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

(6)荊州江陵縣改衣店擴展閱讀:

一、出處創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鑒》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鑒》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

劉攽於漢史、范祖禹於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於光。

二、主要人物簡介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Ⅶ 全球最大的關公像:斥資15億建造就在湖北,有安全隱患或將拆除,真的嗎

安全重於泰山,在建築施工過程應牢記心中,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鬆懈。將利益置於安全之上的人應該嚴厲處置,絕不姑息。

Ⅷ 三國裡面關羽失荊州之前得罪了兩個手下,以招致背叛,導致荊州後門大開...請問具體的情節和人名是怎樣的

關羽得罪的是糜芳和傅士仁,具體見下文!
卻說糜芳聞荊州有失,正無計可施。忽報公安守將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問
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東吳,將軍亦不如
早降。」芳曰:「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
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漢中王,豈
可一朝相背?」正猶豫間,忽報關公遣使至。接入廳上,使者曰:「關公軍中缺糧,
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
芳大驚,顧謂傅士仁曰:「今荊州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士仁厲聲曰:
「不必多疑!」遂拔劍斬來使於堂上。芳驚曰:「公如何斬之?」士仁曰:「關公
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東吳,必被關公所殺。」正
說間,忽報呂蒙引兵殺至城下。芳大驚,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見孫權。
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時曹操在許都,正與眾謀士議荊州之事,忽報東吳遣使奉書至。操召入,使者
呈上書信。操拆視之,書中具言吳兵將襲荊州,求操夾攻雲長。且囑勿泄漏,使雲
長有備也。操與眾謀士商議。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頸望救,不如令人將
書射入樊城,以寬軍心。且使關公知東吳將襲荊州,彼恐荊州有失,必速退兵。卻
令徐晃乘勢掩殺,可獲全功。」操從其謀,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戰,一面親統大兵,
徑往雒陽之南陽陵坡駐扎,以救曹仁。
卻說徐晃正坐帳中,忽報魏王使至。晃接入問之,使曰:「今魏王引兵已過雒
陽,令將軍急戰關公,以解樊城之困。」正說間,探馬報說:「關平屯兵在偃城,
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後一十二個寨柵,連絡不絕。」晃即差副將徐商、呂建,假著
徐晃旗號前赴偃城,與關平交戰。晃卻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襲偃城之後。
且說關平聞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敵。兩陣對圓,關平出馬,與徐商交
鋒,只三合,商大敗而走。呂建出戰,五六合,亦敗走。平乘勢追殺二十餘里,忽
報城中火起,平知中計,急勒兵回救偃城。正遇一彪軍擺開,徐晃立馬在門旗下,
高叫曰:「關平賢侄,好不知死,汝荊州已被東吳奪了,猶然在此狂為!」平大怒,
縱馬輪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軍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戀戰,殺條
大路,徑奔四冢寨來。廖化接著。化曰:「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軍心驚慌,如
之奈何?」平曰:「此必訛言也。軍士再言者斬之!」忽流星馬到,報說:「正北
第一屯,被徐晃領兵攻打。」平曰:「若第一屯有失,諸營豈得安寧?此間皆靠沔
水,賊兵不敢到此,吾與汝同去救第一屯。」廖化喚部將吩咐曰:「汝等堅守營寨,
如有賊到,即便舉火。」部將曰:「四冢寨鹿角十重,雖飛鳥亦不能入,何慮賊兵。」
於是關平、廖化盡起四冢寨精兵,奔至第一屯住紮。
關平看見魏兵屯於淺山之上,謂廖化曰:「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可引兵劫
寨。」化曰:「將軍可分兵一半前去,某當謹守本寨。」是夜關平引一枝兵,殺入
魏寨,不見一人。平知是計,火速退時,左邊徐商,右邊呂建,兩下來攻。平大敗
回營,魏兵乘勢追殺前來,四面圍住。關平、廖化支持不住,棄了第一屯,徑投四
冢寨來。早望見寨中火起,急到寨前,只見皆是魏兵旗號。關平等退兵,忙奔樊城
大路而走。前面一軍攔住,為首大將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奮力死戰,奪路而走。
回到大寨來見關公曰:「今徐晃奪了偃城等處,又兼曹操自引大軍,分三路來救樊
城。多有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關公喝曰:「此敵人訛言,以亂我軍心耳。東
吳呂蒙病危,孺子陸遜代之,不足為慮。」
言未畢,忽報徐晃兵至,公令備馬。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
「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遂披掛提刀上馬,
奮然而出。魏軍見之,無不驚懼。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開旗門處,
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見,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
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
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
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
「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
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
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忽聞四下里喊聲大震。原來是樊城曹仁聞曹
操救兵至,引軍殺出城來,與徐晃會合,兩下夾攻,荊州兵大亂。
關公上馬,引眾將急奔襄江上流頭。背後魏兵追至。關公急渡過襄江,望襄陽
而奔。忽流星馬到,報說荊州已被呂蒙所奪,家眷被陷。關公大驚,不敢奔襄陽,
提兵投公安來。探馬又報,公安傅士仁已降東吳了。關公大怒,忽催糧人到,報說
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殺了使命,招糜芳都降東吳去了。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
迸裂,昏絕於地。眾將救醒。
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
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於之中,
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
兄長耶!」管糧都督趙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從旱路去
取荊州。」關公依言,差馬良、伊籍齎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來取荊
州,自領前隊先行,留廖化、關平斷後。
卻說樊城圍解,曹仁引眾將來見曹操,泣拜請罪。操曰:「此乃天數,非汝等
之罪也。」操重賞三軍,親至四冢寨周圍閱視,顧謂眾將曰:「荊州兵圍塹鹿角數
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三十餘年,未敢長驅徑入敵圍。公明真膽
識兼優者也!」眾皆嘆服。操班師,還於摩陂駐扎。徐晃兵至,操親出寨迎之。見
晃軍皆按隊伍而行,並無差亂。操大喜曰:「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矣。」遂封徐
晃為平南將軍,同夏侯尚守襄陽,以遏關公之師。操因荊州未定,就屯兵於摩陂,
以候消息。
卻說關公在荊州路上,進退無路。謂趙累曰:「目今前有吳兵,後有魏兵,吾
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呂蒙在陸口時,嘗致書君侯,兩家約
好共誅操賊,今卻助操而襲我,是背盟也。君侯暫住軍於此,可差人遺書呂蒙責之,
看彼如何對答。」關公從其言,遂修書差使赴荊州來。
卻說呂蒙在荊州,傳下號令:凡荊州諸郡,有隨關公出征將士之家,不許吳兵
攪擾,按月給與糧米,有患病者遣醫治療。將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動,忽報
關公使至。呂蒙出郭迎接入城,以賓禮相待。使者呈書與蒙,蒙看畢,謂來使曰:
「蒙昔日與關將軍結好,乃一己之私見;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煩使者
回報將軍,善言致意。」遂設宴款待,送歸館驛安歇。於是隨征將士之家,皆來問
信。有附家書者,有口傳音信者,皆言家門無恙,衣食不缺。使者辭別呂蒙,蒙親
送出城。使者回見關公,具道呂蒙之語。並說:「荊州城中,君侯寶眷並諸將家屬,
俱各無恙,供給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賊之計也。吾生不能殺此賊,死必殺之,
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眾將皆來探問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
呂蒙極其恩恤,並將書信傳送各將。各將欣喜,皆無戰心。
關公率兵取荊州,軍行之次,將士多有逃回荊州者。關公愈加恨怒,遂催軍前
進。忽然喊聲大震,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蔣欽也,勒馬挺槍,大叫曰:「雲長
何不早降?」關公罵曰:「吾乃漢將,豈降賊乎?」拍馬舞刀,直取蔣欽。不三合,
欽敗走。關公提刀追殺二十餘里,喊聲忽起,左邊山谷中韓當領軍沖出,右邊山谷
中周泰引軍沖出,蔣欽回馬復戰,三路夾攻。關公急撤軍回走,行無數里,只見南
山岡上人煙聚集,一面白旗招?,上寫「荊州土人」四字。眾人都叫:「本處人速
速投降!」關公大怒,欲上岡殺之。山崦內又有兩軍撞出,左邊丁奉,右邊徐盛,
並合蔣欽等三路軍馬,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將關公困在垓心。手下將士,漸漸消
疏。比及殺到黃昏,關公遙望四山之上,皆是荊州士兵,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
聲不住,軍心盡變,皆應聲而去。關公止喝不住,步從止有三百餘人。
殺至三更,正東上喊聲連天,乃是關平、廖化分兩路兵,殺入重圍,救出關公。
關平告曰:「軍心亂矣,必得城池暫屯,以待援兵。麥城雖小,足可屯紮。」關公
從之,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
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這枝軍馬接濟,以待川兵大至,
軍心自安矣。」正議間,忽報吳兵已至,將城四面圍定。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
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
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截住,被關平奮力沖殺,
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關平入城,堅守不出。
且說劉封、孟達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眾歸降,因此漢中王加劉封為副將軍,
與孟達同守上庸。當日探知關公兵敗,二人正議間,忽報廖化至,封令請入問之。
化曰:「關公兵敗,見困於麥城,被圍至急,蜀中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圍
而出,來此求救。望二將軍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遲延,公必陷矣。」封
曰:「將軍且歇,容某計議。」化乃至館驛安歇,專候發兵。劉封謂孟達曰:「叔
父被困,如之奈何?」達曰:「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
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量我軍山城之眾,安能敵兩
家之強兵?不可輕敵。」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不救乎?」
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
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
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
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封曰:「君言雖是,但以何詞卻之?」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
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化大驚,以頭叩地曰:
「若如此則關公休矣!」達曰:「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
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化大慟告求,劉封、孟達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諧,
尋思須告漢中王求救,遂上馬,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卻說關公在麥城,盼望上庸兵到,卻不見動靜。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帶傷,
城中無糧,甚是苦楚。忽報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話來見君侯。公令放入,問之,
乃諸葛瑾也。禮畢,茶罷,瑾曰:「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
務者為俊傑。』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瑾之言,歸順吳侯,復鎮荊、襄,可以保全家眷。
幸君侯熟思之。」關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
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
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瑾
曰:「吳侯欲與君侯結秦晉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漢室,別無他意。君侯何執迷如
是?」言未畢,關平拔劍而前,欲斬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
今若殺彼,傷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諸葛瑾。
瑾滿面羞慚,上馬出城,回見吳侯曰:「關公心如鐵石,不可說也。」孫權曰:
「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呂范曰:「某請卜其休咎。」權即令卜之。范揲蓍
成象,乃「地水師」卦,更有玄武臨應,主敵人遠奔。權問呂蒙曰:「卦主敵人遠
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機也。關公雖有沖天之翼,飛不出
吾羅網矣。」正是:
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畢竟呂蒙之計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卻說孫權求計於呂蒙,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路而逃,麥城正北有
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於麥城之北二十里。彼軍至,
不可與敵,只可隨後掩殺。彼軍定無戰心,必奔臨沮,卻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於臨
沮山僻小路,關某可擒矣。今遣將士各門攻打,只空北門待其出走。」權聞計,令
呂范再卜之。卦成,范告曰:「此赴主敵人投西北而走,今夜亥時必然就擒。」權
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枝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
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謂王甫曰:「吾悔昔日
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將復何如?」甫哭告曰:「今日之事,雖子牙復生,亦無計
可施也。」趙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劉封、孟達按兵不發之故。何不棄此孤城,
奔入西川,再整兵來,以圖恢復?」公曰:「吾亦欲如此。」遂上城觀之,見北門
外敵軍不多,因問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勢若何?」答曰:「此去皆是山辟小
路,可通西川。」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諫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公曰:「雖有埋伏,吾何懼哉!」即下令馬步官軍,嚴整裝束,准備出城。甫哭曰:
「君侯於路小心保重,某與步卒百餘人,死據此城。城雖破,身不降也!專望君候
速來救援!」公亦與泣別。遂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
關公自與關平、趙累,引殘卒二百餘人,突出北門。關公橫刀前進,行至初更
以後,約走二十餘里。只見山凹處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到,為首大將朱然,
驟馬挺槍叫曰:「雲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馬輪刀來戰。朱
然便走,公乘勢追殺。一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公不敢戰,望臨沮小路而走。朱
然率兵掩殺,關公所隨之兵,漸漸稀少。去不得四五里,前面喊聲又震,火光大起,
潘璋驟馬舞刀殺來。公大怒,輪刀相迎。只三合,潘璋敗走,公不敢戀戰,急望山
路而走。背後關平趕來,報說趙累已死於亂軍中。關公不勝悲惶,遂令關平斷後,
公自在前開路,隨行止剩得十餘人。行至決石,兩下是山,山邊皆蘆葦敗草,樹木
叢雜,時已五更將盡。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
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關平知父被擒,火速
夾救,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平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
至天明,孫權聞關公父子已被擒獲,大喜,聚眾將於帳中。少時,馬忠簇擁關
公至前。權曰:「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為天下
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關公厲聲罵曰:「碧眼小兒,
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
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權回顧眾官曰:「雲長世之豪傑,孤深愛之。今欲以
禮相待,勸使歸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時,封侯賜爵,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
聽其斬關殺將而去,致使今日反為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今主公既已擒之,若
不即除,恐貽後患。」孫權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於是關公子皆
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關公亡年五十八歲。後人有詩嘆曰: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又有詩曰: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關公既歿,坐下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權即賜馬忠騎坐。其馬數日不食草
料而死。
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乃問周倉曰:「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污立於前,
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凶?」正說間,急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
招安。王甫、周倉大驚、急登城視之,果關公父子首級也。王甫大叫一聲,墮城而
死。周倉自刎而亡。於是麥城亦屬東吳。
卻說關公英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
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凈,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游天下,來到此
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地為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道,化飯度日。
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凈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
我頭來!」普凈仰面諦觀,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
右有一黑臉虯須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凈認得是關公,遂以手
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
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凈曰:「老僧普凈,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
曾與君侯相遇,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已遇禍而
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
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其眾人
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
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後人題一聯於其廟雲: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卻說孫權既害了關公,遂盡收荊、襄之地,賞犒三軍,設宴大會諸將慶功。置
呂蒙於上座,顧謂諸將曰:「孤久不得荊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蒙再
三遜謝。權曰:「昔周郎雄略過人,破曹操於赤壁,不幸早夭。魯子敬代之。子敬
初見孤時,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
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惟勸吾借荊州與劉備,是其一短。今子明設計定謀,立取
荊州,勝子敬、周郎多矣!」於是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
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
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
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
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
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權將呂蒙屍首具棺安葬,
贈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呂霸襲爵。孫權自此感關公之事,驚訝不已。
忽報張昭自建業而來,權召入問之。昭曰:「今主公損了關公父子,江東禍不
遠矣!此人與劉備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劉備已有兩川之兵,更兼諸葛亮之
謀,張、黃、馬、趙之勇。備若知雲長父子遇害,必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恐東
吳難與敵也。」權聞之大驚,跌足曰:「孤失計較也!似此如之奈何?」昭曰:「主
公勿憂,某有一計,令西蜀之兵不犯東吳,荊州如磐石之安。」權問:「何計?」
昭曰:「今曹操擁百萬之眾,虎視華夏,劉備急欲報仇,必與操約和。若二處連兵
而來,東吳危矣。不如先遣人將關公首級轉送與曹操,明教劉備知是操之所使,必
痛恨於操,西蜀之兵不向吳,而向魏矣。吾乃觀其勝負,於中取事,此為上策。」
權從其言,隨遣使者以木匣盛關公首級,星夜送與曹操。時操從摩陂班師回洛
陽,聞東吳送關公首級至,喜曰:「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階下一人出曰:
「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操視之,乃主簿司馬懿也。操問其故,懿曰:「昔劉、
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東吳害了關公,懼其復仇,故將首級獻與
大王,使劉備遷怒大王,不攻吳而攻魏,他卻於中乘便而圖事耳。」操曰:「仲達
之言是也。孤以何策解之?」懿曰:「此事極易。大王可將關公首級,刻一香木之
軀之配之,葬以大臣之禮。劉備知之,必深恨孫權,盡力南征。我卻觀其勝負,蜀
勝則擊吳,吳勝則擊蜀。二處若得一處,那一處亦不久也。」操大喜,從其計。遂
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
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須發皆張。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
曰:「關將軍真天神也!」吳使又將關公顯聖附體,罵孫權追呂蒙之事告操,操愈
加恐懼。遂設牲醴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
送殯,操自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即遣吳使回江東去訖。
卻說漢中王自東川回成都,法正奏曰:「主上先夫人去世,孫夫人又南歸,未
必再來。人倫之道,不可廢也,必納王妃以襄內政。」漢中王從之。法正復奏曰:
「吳懿有一妹,美而且賢。嘗聞有相者,相此女後必大貴。先曾許劉焉之子劉瑁,
瑁早夭,其女至今寡居。大王可納之為妃。」漢中王曰:「劉瑁與我同宗,於理不
可。」法正曰:「論其親疏,何異晉文之與懷嬴乎?」漢中王乃依允,遂納吳氏為
王妃。後生二子:長劉永,字公壽;次劉理,字奉孝。
且說東西兩川,民安國富,田禾大成。忽有人自荊州來言:東吳求婚於關公,
關公力拒之。孔明曰:「荊州危矣!可使人替關公回。」正商議間,荊州捷報使命
絡繹而至。不一日,關興到,具言水淹七軍之事。忽又報馬到來,報說:「關公於
江邊多設墩台,提防甚密,萬無一失。」因此玄德放心。
忽一日,玄德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寧睡,起坐內堂,秉燭看書。
覺神思昏迷,伏幾而卧。就室中起一陣冷風,燈滅復明,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玄
德問曰:「汝何人?夤夜至吾內室!」其人不答。玄德疑怪,自起視之,乃是關公,
於燈影下往來躲避。玄德曰:「賢弟別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
骨肉,因何迴避?」關公泣告曰:「願兄起兵,以雪吾恨!」言訖,冷風驟起,關
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一夢。時正三鼓。玄德大疑,急出前殿,使人請孔明
來。孔明入見,玄德細言夢警。孔明曰:「此乃主上心思關公,故有此夢,何必多
疑?」玄德再三疑慮,孔明以善言解之。
孔明辭出,至中門外,迎見許靖。靖曰:「某才赴軍師府下報一機密,聽知軍
師入宮,特來至此。」孔明曰:「有何機密?」靖曰:「某適聞外人傳說,東吳呂
蒙已襲荊州,關公已遇害。故特來密報軍師。」孔明曰:「吾夜觀天象,見將星落
於荊楚之地,已知雲長必然遇禍。但恐主上憂慮,故未敢言。」二人正說之間,忽
然殿內轉出一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曰:「如此凶信,公何瞞我?」孔明視之,乃
玄德也。孔明、許靖奏曰:「適來所言,皆傳聞之事,未足深信。願主上寬懷,勿
生憂慮。」玄德曰:「孤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耶?」
孔明、許靖正勸解之間,忽近待奏曰:「馬良、伊籍至。」玄德急召入問之。
二人具說荊州已失,關公兵敗求救。呈上表章,未及拆觀,侍臣又奏:「荊州廖化
至。」玄德急召入,化哭拜於地,細奏劉封、孟達不發救兵之事。玄德大驚曰:「若
如此,吾弟休矣!」孔明曰:「劉封、孟達,如此無禮,罪不容誅。主上寬心,亮
親提一旅之師,去救荊、襄之急。」玄德泣曰:「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
自提一軍,去救雲長。」遂一面差人赴閬中報知翼德,一面差人會集人馬。未及天
明,一連數次報說關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玄德聽罷,
大叫一聲,昏絕於地。正是:
為念當年同誓死,忍教今日獨捐生

閱讀全文

與荊州江陵縣改衣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田和田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97
江門恩平市跑腿服務 瀏覽:73
瀘州瀘縣箱包改制 瀏覽:99
邢台威縣模擬花 瀏覽:425
吉安萬安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349
金昌金川區綠植盆栽 瀏覽:415
南充高坪區改衣店 瀏覽:682
安康嵐皋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631
泉州晉江市模擬花 瀏覽:688
黔西南貞豐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59
葫蘆島市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895
欽州浦北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227
湘西保靖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3
泰州姜堰區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125
涼山昭覺縣改衣店 瀏覽:571
菏澤市乾洗店 瀏覽:169
商丘夏邑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471
赤峰紅山區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31
黔東南施秉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524
撫州資溪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