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乾洗洗衣 > 寶雞鳳翔縣改衣店

寶雞鳳翔縣改衣店

發布時間:2021-06-14 00:49:50

『壹』 南寧航洋、鳳翔路一帶哪裡有改衣服的急急急~

一般像小區里什麼的沒有?夢之島水晶城廁所2樓那裡有個改衣服的,不知道是只改商場里買的還是什麼,可以去看看。沒有你只能到市中心和平之類的地方改咯。

『貳』 殷人的殷氏播遷

殷商部族自始祖契(偰xie)閼伯開始就是一個遷徙范圍很廣的族群。自契到成湯十四世幾百年間,大的遷徙有過八次;成湯立國到盤庚遷殷都前,又遷都5次。在歷次大遷徙的過程中,殷商部族的一部分人留守祖陵,或分封為諸侯,或因其它種種原因定居下來等分散於異地是客觀存在的,後來分化繁衍為了其它多個姓氏。
自契以來,殷商作為一個部族,最大的一次分化是在殷商王朝亡國之後,特別是武庚祿父復國失敗之後。西周滅掉殷商王朝,特別是平定「三監之亂」以後,如何處置分布區域廣大,人數眾多,經濟發達,文化先進的殷商遺民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最後採取了分化與統一監管相結合的方法。一是將「獻民」,即逃避紂王迫害和與西周政治上一致的貴族,遷移到了周的腹地、文王姬昌陵墓所在地「九畢」,《逸周書·作洛解》稱「俘殷獻氏,遷之九畢」;二是把大批頑抗不服的殷商遺民遷之於駐有「八師」的成周(今河南洛陽)實行軍事管制,《尚書·多士》等對東都洛邑監管殷頑民的作用記載甚詳;三是封箕子於朝鮮、封微子啟於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等,並帶去一批殷商遺民,《史記·周本紀》說微子就國於宋「頗收殷余民」;四是將殷氏一部分遺民分別賜給不同的諸侯國管理,如衛國、鄭國、魯國、齊國等都得到了殷商遺民封賜,《左傳》定公四年對成王時期「因商奄之氏,命以伯禽而封之於少皞之墟」等殷商部族分化情況有較詳細記載;五是將殷商王朝的巫、祝、卜、史等知識分子和技術人才或調往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或派給各諸侯國任以職事;六是部分殷遺民向中原以外地區遷徙,以後融入了當地各部族。此後,遷徙到各地的殷商遺民逐漸又分化為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邊氏、孔氏、合氏、墨氏……。其中仍有不少殷商後裔心念故國,沿用殷或商為自己的姓氏。值得指出的是,殷氏在先秦時期已開始分衍出其它姓氏,如衣氏,因為齊人讀「殷」如「衣」,遂單獨成為衣氏。
殷姓也是向國外和海外移民最早的姓氏。帝辛的叔父箕子在亡國後率部到了今天的朝鮮半島。另據國內外史學家、民俗學家和遺傳學家研究的結果,美洲瑪雅等人的一部是由亞洲移民過去的,大商滅亡之後,其征伐人方的部隊神秘消失,據推測是由其統帥攸侯喜率領遠渡重洋(一說由封凍的白嶺海峽)到達了美洲大陸。
西周時期,中原地區是殷氏比較集中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殷氏的主要聚居地仍在今河南境內。周惠王17年(前660),長狄族進攻衛國,殺衛懿公。齊桓公、宋桓公幫助衛國重新立國,為衛國築楚丘城(河南滑縣),在衛的殷人隨衛君遷居楚丘。衛國在各國的幫助下重新振興,遷都於帝丘(河南濮陽西南),殷人亦隨衛王族遷居濮陽帝丘。秦昭王五十三年(前254)魏安僖王滅衛國,至此衛國淪為魏國的附庸國,被降為衛君。秦昭王五十五年,衛懷君朝魏,魏安僖王囚衛懷君殺之,改立其弟衛元君。秦王政六年(前241),秦軍攻取魏國朝歌及衛國濮陽,置東郡,以濮陽為東郡治所,遷衛君角及衛王族於太行山下野王(河南沁陽)安置,為秦國附庸,殷氏亦隨衛王族遷至野王定居。秦統一六國之後,曾將天下著姓大族遷往關中地區,而且徭役、戍邊、出仕的范圍廣泛,殷氏此時由中原遷往他處,如江南有會稽郡(今江蘇蘇州)郡守殷通。秦末時,殷姓仍大多居於河南野王(今河南必陽)、睢陽(今河南商丘)一帶。
入漢以後,野王人北地太守殷續以功封於汝南,後移居陳郡長平(河南西華),其後裔衣領相繼,成為長平最大的門閥貴族。近年考古發掘中陝西、河南等地出土了有「殷氏冢當」字樣的漢代瓦當,可見當時這些地方有較大殷氏家族。另外以博士殷崇為代表的琅琊(今山東臨沂)殷氏、殷嘉為代表的東海(今山東郯城縣北)殷氏,殷謨為代表的雁門(今山西省河曲北)殷氏,殷肅為代表的弘農(今河南內鄉以西、陝西柞水以東)殷氏,殷周為代表的左馮翊(今陝西大荔縣)殷氏等支脈都有較大影響。漢代殷姓已播遷到了今浙江、山東、山西、陝西等地。
漢桓帝時期河南長平殷姓遷於曲阿(今江蘇句容),成為東吳世家門閥,在三國時期名人輩出。三國時有魏郡人殷登、蜀郡人殷參,吳人殷政等,殷姓人此時已南遷至今江蘇、四川等地。東晉時期,陳郡長平遷到丹陽的殷姓成為江南望族。陳郡長平殷氏以漢北地太守殷續為祖,西漢初由河內野王遷陳郡長平。殷續之後直到西晉滎陽令殷褒之前,陳郡長平殷姓世系無法考證,因此殷褒是魏晉以後記載於正史的陳郡長平殷氏的第一位歷史名人。東晉時殷褒之孫殷敞等與當時司馬氏政權渡江移居江南。其後在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中,長平殷氏迅速崛起,涌現了豫章太守殷羨、建武將軍殷浩、東陽太守殷仲文、荊州刺史殷仲堪、尚書僕射殷景仁、兗州刺史殷孝祖、豫州刺史殷琰、東宮大學士小說家殷芸、著作家東宮大學士殷鈞、光祿大夫殷不害、尚書左丞殷不佞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這一時期被正史立傳的陳郡長平殷姓人士多達十幾人。殷敞遷居江南以後,一開始居於丹陽(今江蘇南京)。後來殷浩一支移居東陽信安(今浙江衢州),成為東陽殷姓之祖;殷浩的侄子殷仲堪任荊州(今屬湖北)刺史時,其子弟隨任遷居荊州。另外當時潤州(今江蘇鎮江)、歙州(今安徽休寧)、豫章(今江西南昌)殷氏也是由陳郡長平遷去。
北齊乾元元年(560),北方的殷姓因避北齊廢帝高殷名諱,被迫改為湯姓。
隋唐五代時期,門閥制度在政治上雖有所減弱,但門第觀念仍然影響頗深。這一時期陳郡長平的殷姓歷史名人中,大部分已遷出原籍幾百年,在其它地方生活了十幾代,但都堅稱自己為陳郡長平人,以示不忘本。殷不害是殷褒的第十世孫,從殷褒之孫敞移居江左算起到陳朝滅亡,已經有270多年(陳亡於589年,殷不害逝世於這年遷居長安的途中),殷不害長子僧首陳末隨父及庾信等出使北齊被扣為人質,定居於長安,後移居雍州(今陝西鳳翔縣),殷不害孫殷開山為唐朝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直到唐末殷開山的後代子孫們,都以陳郡長平為籍。另外再如武周時著名書畫家、申州刺史殷仲容,盛唐時大學問家、被賀知章稱為「五總龜」的殷踐猷,中唐曲阿(今江蘇丹陽)人殷侑,同州(今蘇州嘉興)人詩人殷堯藩,唐末五代名士殷文圭及其子殷崇義(入宋改姓湯、名悅)等,也都堅持稱籍為陳郡長平。按實際居住區域,隋唐時期殷姓分布更廣,播遷范圍西北至今陝西、山西、甘肅、寧夏,西南至今四川、雲貴、廣西,南至今湖北、湖南、廣東,東南至今江西、福建,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宋代,因避宣祖(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名弘殷)諱,建隆元年(960)殷姓改為湯姓、商姓、戴姓等。例如陳州西華(今屬河南)人湯悅,本姓殷,名崇義,是唐末文士殷文圭的兒子,曾任南唐宰相,入宋後先改名商崇義,後因名字里「義」字又犯太宗趙光義諱,於是將姓與名全改而為湯悅,是秋浦(今安徽貴池)湯氏之祖。宋代殷姓避諱改姓對殷姓一族影響很大,改為他姓的應不在少數,但普通百姓、特別是邊遠地區百姓中仍有未改姓的。宋南渡以後,北方殷姓有的開始恢復本姓,如宋末義士華亭人殷澄仍保留本姓。宋亡後,其它地區的殷氏有一部分也恢復了本姓。
宋元交替之際,隨著金兵和蒙古兵南下,中原一帶兵連禍結,殷姓與其它姓氏一樣四處逃難,分布更加廣泛。如江蘇常州殷氏等即是於宋元之際遷來的。元朝末年,因戰亂,中原一帶出現了「千里無雞鳴」的現象,人口稀少,農田荒蕪。所以到明初,殷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又返遷中原地區。明初以後,各地殷氏宗族開始呈恢復壯大趨勢,南、北方都出現了較大的殷氏宗族。明初浙江嘉興殷近仁、殷厚善兄弟以博學孝悌聞名於時;蕭山殷旦任監察御史期間,不避權貴,留下了「殷旦入朝,百官失色」的佳話;常州府無錫(今屬江蘇)人殷序,是有名的能吏;廣西臨桂(今廣西臨桂縣)殷從儉,曾任嶺東兵備,是當時抗擊倭寇的一員主將;應天府潭陽(今屬江蘇)人殷邁,官至南京禮部右侍郎管國子監事,是一位名士。北方則有以戶部尚書殷謙為代表的順天府涿州(今屬河北)殷氏、南京工科給事中殷雲霽為代表的山東壽張殷氏、總兵殷尚質為代表的天津衛殷氏、兩廣提督殷正茂為代表的徽州府歙縣(今屬安徽)殷氏等等。除大陸外,明代殷姓進入今海南省,其支脈初祖殷譜連入瓊落戶於今萬寧市窩仔村。
清代殷氏分布更廣,如江蘇鎮江、揚中、丹陽、常州、無錫、江陰、吳江,山東壽張、滕州,浙江鄞縣,安徽桐城,湖北黃岡,湖南長沙、寧鄉,河南新鄉和陝西、雲南、四川、河北等地殷氏,紛紛開始修族譜,有的多次重修,反映了各支脈在不斷壯大。陝西咸陽人殷化行,在清收復台灣後任台灣總兵,成為有史記載殷氏入台第一人;河南新鄉人殷元福是康熙年間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晚年主持杭州敷文書院,影響很大;晚清江蘇吳江人殷兆鏞,歷任翰林院編修,兵部和禮部侍郎,多次疏請抵抗外敵。
經明清兩代遷徙,殷姓人士遍布全國各地。清代以後殷姓陸續又有渡海赴台及揚帆南洋的。近代以來,隨著留學、經商、對外交流的增加,世界各國華僑華人中殷姓人士也越來越多,殷姓子孫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當代的殷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0.16%,近210萬人~呈上升,列第104、103左右(上古時期是大姓人口眾多都是改了別的姓氏緣故現在人口沒法與古代相比了不過還是呈上升態勢),以山東、雲南、四川、河北、陝西等最多。當代殷姓中也不乏名人,如雲南陸良縣人、護國軍陸軍上將殷承瓛曾任蔡鍔參謀長,反袁護法中戰功彪炳;江蘇人殷明珠,演《海誓》而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影星;河北安國人殷希彭,赴日留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參加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蒼南人、台商殷之浩是亞洲巨富,上世紀九十年代選任世界營造業聯合會會長和不動產總會會長;其女殷琪承父業,是世界巾幗二十巨富之一。
現今在淇縣境內的殷姓分布在河口、遷民、臧口、皇王廟、石佛寺、小屯、上關等村。帝辛墓旁邊的河口、遷民兩村,是殷姓的主要聚集地,他們世代自稱是商帝守墓人後裔。全縣殷姓人口300多人。帝辛墓就在淇縣城東12里淇河西岸,原有兩畝地大小,高數丈,坐北朝南,並且有「帝辛墓」石碑一具。後經多年水土流失,尤其近年來修渠挖地,紂王墓日漸縮小,原有一塊石碑也盪然無存。帝辛墓北姜皇後、蘇妲妃兩座墓地也小了不少。帝辛墓下的淇水殷殷,深不可測,是有名的帝辛潭。帝辛墓西500多米,河口村北面有一條老河溝,相傳是殷受德用兵行船入淇河的古河流,老河溝南岸有一個大冢,相傳是帝辛之子武庚祿父之墓。農業學大寨時期,已掘土不存。現在的紂王墓修繕完好,周圍用石料封包了起來,四周種樹植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的「帝辛之墓」石碑矗立在帝辛陵墓之前。帝辛墓已成為殷氏家族憑弔祭祀的地方。淇縣境內殷都遺跡隨處可見。帝辛墓、帝辛宮、帝辛殿、摘星台、鹿台、折脛河、灑池、鷹犬城、社稷壇、北海子、帝辛、三仁祠等諸多名勝古跡。這里還有很多村名地名都與殷都朝歌有著歷史淵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社會的深入發展,殷氏尋根的意識更加濃厚,河南作為殷氏得姓源地和祖先聚居地,已成為殷姓人士心目中的根脈所在。

『叄』 秦國是什麼時候遷都咸陽的

公元前349年。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大良造商鞅為了深化其改革,擺脫舊貴族勢力的干擾,提議都城由雍城遷至新建成的咸陽城,得到秦孝公支持。次年,秦國正式遷都咸陽。至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咸陽作為秦都共計144年。

秦國遷都咸陽,主要因素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秦孝公在位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雖然商鞅變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商鞅變法在櫟陽卻遭到了秦國舊勢力的抵抗。由此,為了減少商鞅變法所遇到的阻礙,所以秦孝公決定將都城遷移到咸陽。

另一方面,相對於秦國之前的都城,咸陽扼渭水之渡,地勢平坦,北有九峻山,易守難攻,不僅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而且周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可以說是充分具備了作為都城的有利條件。

(3)寶雞鳳翔縣改衣店擴展閱讀:

秦朝都城的變遷

根據史料記載,秦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由此,在和晉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比起來,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的時間相對較晚。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後,於公元前677年定都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鳳翔縣東西分別鄰岐山縣和千陽縣,南北分別為陳倉區和麟游縣。

鳳翔縣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公元前419年,也即進入到戰國時期後,秦國為了向東邊擴張,選擇將都城從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遷到涇陽(今陝西涇陽縣)。就公元前419年來說,晉國已經名存實亡了。在春秋時期,晉國成為阻擋秦國東進的重要阻礙。

而在進入到戰國時期,因為魏趙韓等忙於爭奪晉國留下來的資源,所以給了秦國向東邊擴張的時機。由此,秦國遷都到相對靠近東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縣)。到了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在位時,選擇繼續都城東遷至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對於秦獻公來說,之所以將都城東遷至櫟陽,是希望收復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在戰國初期,魏國繼承了晉國的衣缽,加上率先變法的緣故,所以迅速成為當時的霸主。彼時,秦國在和魏國的交戰上屢屢失利,原本擁有的河西之地也被魏國占據了。

在此基礎上,秦國將都城東遷至櫟陽,雖然有利於和魏國爭奪河西之地,不過,其也加大了都城被魏國攻陷的風險。由此,到了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這位君主在位時,正式將秦國的都城從櫟陽搬遷到了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一帶)。

『肆』 寶雞為什麼會取名叫寶雞呢

市郊有一個雞峰山,山上有一隻石雞,就是寶雞市名的由來。但說起為何這山叫雞峰山,為何又有一隻石雞,就沒人作聲了。呵呵,這種事情顯然應該問我啊。去年夏天,我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恰好看到過這個故事。在春秋時,秦國秦穆公在位的時候,有一次他生病,昏迷了五天五夜。等他醒來的時候,一直伺候在身邊的世子罌問:父王昏迷了五天五夜,做什麼怪異的夢了嗎?秦穆公驚訝的說:你咋知道我做怪異的夢了捏?世子罌說:是內史廖固告訴我的。 於是秦穆公把廖固招來,說: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衣著華麗的ppjj到我的房間,手裡拿著天符,說自己是上天的使者,奉命來召我到天上拜見上帝。於是我就跟著去了,在天上,上帝對我說「你聽著,我要你去平定晉國的內亂」,說了好幾遍,然後我就跟著回來了。(Frankie註:大家都知道,秦國、晉國在春秋時期是鄰國,淵源頗深)。回來的時候,我問那個jj你是誰,那個jj說「我是寶夫人,住在太白山西麓,和你是鄰居,你咋不知道呢?我的夫君姓葉,住在南陽,一兩年才來看我一次,你要是能為我立祠,我就讓你成為霸主」。我又問「那晉國有啥內亂啊,需要我去平定?」寶夫人說那是天機不可泄漏。 廖固聽了以後,就說:「晉國的國君剛剛收了一個驪姬,十分寵愛,以致連太子都疏遠了,這可定是要出事的,上天這才讓主公去平定晉國的內亂啊,是主公的福分啊。」秦穆公又問:「那寶夫人又是who啊?」。廖固說:「當年先君秦文公在位的時候,有一個陳倉人從地底下抓到一隻小怪物,像個球似的,黃白摻雜,尾巴短,腳是白的,嘴很尖利。於是這個人就打算把這個咚咚獻給秦文公。在去國都的路上碰到了兩個童子,這兩個童子笑道:呵呵,你平時虐待死人,所以今天才被活人抓到了。陳倉人於是問這兩個童子為啥這么說。這兩個童子回答:我們是和你手中抱著的這個咚咚說話呢,它叫做蝟(ft,說了半天就是刺蝟),在地下生活,吃死人的腦子,得到精氣,所以能變化,你可得拿住了哦。這時,這個刺蝟也說話了:你們這倆人,一雌一雄,名字叫陳寶,都是雉雞精,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於是,這個陳倉人立刻就丟掉了刺蝟,去追這兩個童子。兩個童子現出原型飛去。陳倉人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秦文公,文公命人把這事情記錄下來了。我因為是內史,所以能看到這個記錄,才知道這事。」 於是,秦穆公命人取出了那個記錄,一看不假。第二天立即開赴太白山。快到陳倉上的時候,逮住了一直雉雞,特別PP,但一會就變成石雞了,可是光彩不減。內史廖賀說:這就是寶夫人。於是秦穆公命人在陳倉山上修了一個寶夫人祠,陳倉山也改名叫寶雞山了。每年春秋都會來祭拜。據說每次祭拜那天的早晨,山上都能聽到雞叫,聲音能傳兩三里。每隔一兩年,還有萬丈赤光出現。據說這都是那個姓葉的,也就是寶夫人那個住在南陽的老公(也就是那個雄雉雞精),來與老婆相會。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秦穆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這應了「得雌者霸」一句。 四百餘年後,那個住在南陽雄雉雞精也被人逮住了,獻給了劉綉。哈哈,沒錯,劉綉是東漢得開國皇帝,東漢光武帝,他生於南陽,起兵討伐王莽,恢復了漢室,做了皇帝。這正應了「得雄者王」一句。

『伍』 835年,天降祥瑞之後,發生了什麼事讓一千多人腦袋落地

大唐,冬日長安城,一個看似平常的上午。掌握禁軍軍權的大宦官、左神策中尉仇士良像往常一樣參與早朝,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場針對他和整個宦官群體的刺殺行動,即將在腥風血雨中展開。

這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剛剛列班排定、正准備早朝的百官,此時突然聽到金吾衛將軍韓約上奏,說大明宮內的後院,有石榴夜降甘露。

天降甘露,在古人看來是一種祥瑞。

於是,宰相李訓隨即率領百官向唐文宗道喜“稱賀”,並勸唐文宗前往觀看,“欣然同意”的唐文宗於是先派出宰相等人前往查看,過了很久,宰相李訓等人返回通報說,“臣與眾人查驗,恐怕不是真甘露,不可馬上向眾人公布。”

作為唐文宗與宰相李訓等人事先排練好的戲出情節,假做驚訝的唐文宗於是馬上發話,命令掌握禁軍的左神策中尉仇士良、右神策中尉魚弘志等人率領宦官們前去查驗。

宦官們前腳剛走,宰相李訓急忙召喚已經准備好的邠寧節度使郭行余和太原節度使王璠,沒想到王璠臨時退縮不敢進內,只有郭行余和幾百名河東鎮的兵卒入宮領命。

刺殺行動即將展開。

千鈞一發之際,大宦官仇士良等人則按照唐文宗的命令,來到了號稱“夜降甘露”的金吾衛仗院,面對大批宦官,事先准備好的金吾衛將軍韓約突然臉色劇變、流汗不止,對此仇士良還奇怪地問道:“將軍為何如此?”

此時,突然一陣風起,將金吾衛仗院的帷幕吹開,仇士良等人則驚訝地發現,帷幕後竟然埋伏著一大幫手持兵器的士兵,見狀不妙,仇士良急忙向外狂奔,把門的士兵想要關閉大門,卻被仇士良一頓怒斥嚇呆了,於是,士兵們不敢再關大門。

宦官們集體逃出。

仇士良等一大幫宦官頓時懵圈,此時,他們還不知道唐文宗正是此次刺殺行動的總導演,於是急忙奔到含元殿,向皇帝報告說有兵變發生,並抬起唐文宗直奔後宮,宰相李訓急忙上前阻止,也被宦官打倒在地。

此時,參與誅殺宦官行動的幾百名士卒也湧入含元殿,打死打傷了十幾名宦官,沒想到宦官們卻手腳利落,一下子就將唐文宗擁入了後宮,還關上了大門。

作為刺殺總導演的唐文宗,卻被宦官們控制了,見狀不妙,作為刺殺行動總指揮的宰相李訓,於是也急忙換了一套普通小吏的衣服,騎馬狂奔出城逃命。

總導演和總指揮一個被宦官控制、一個拋下隊伍出城逃命,於是,參與刺殺行動的其他朝官和幾百名士卒頓時群龍無首、亂成一團。

仇士良此時突然反應過來,醒悟到扭扭捏捏的唐文宗正是此次“兵變”的總導演,於是,惱怒的仇士良一邊對唐文宗破口大罵,一邊馬上聯合魚弘志,各出動500名左右神策軍,全副武裝殺向文官們辦公的南衙等各部門。

大屠殺開始了。

當時,很多官員並未參與刺殺行動,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百官們,此時還集中在南衙各個部門,沒想到此時禁軍突然殺到,神策軍在仇士良等掌兵宦官的授意下,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殺,於是,沒有來得及逃出皇城的600多名朝官和吏卒慘遭屠殺。

但宦官們並未停手,他們又命令神策軍關閉各個城門,在長安城內大肆搜捕各位朝臣,此後,又有1000多名官員和其家人相繼遇害,整個大唐帝國在京的官員們,幾乎被集體斬殺一空,而四位宰相李訓、王涯、舒元輿、賈餗,以及重要朝官李孝本、王璠、郭行余、韓約等人則被滅族示眾。

當時,長安城內一些亂兵和流氓惡少也乘機到處殺人搶劫,甚至相互攻殺,長安城中亂成一片。

試圖誅殺宦官的文官集體謀事不成,反而幾乎被斬盡殺絕,此後,大唐帝國上至皇帝、下至宰相群臣,生殺廢立大權全部被宦官掌握,“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而“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的宦官們,則在這場被後世稱為“甘露之變”的劇變以後,幾乎全面掌控了大唐帝國的朝政,並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宦官掌權時代。

而在這場腥風血雨的劇變之後,如果說大唐帝國的外圍是藩鎮掌控的世界,那麼在長安城內,發號施令者,儼然已經是宦官的世界了。

『陸』 請問,吳山在什麼位置交通路線是怎樣的謝謝

吳山是我國的一座歷史名山,位於寶雞縣新街鄉西北,距寶雞市43公里。乾隆《敕修陝西通志》將華山、吳山作為陝西名山繪圖列於卷首。 吳山岡巒嵯峨,石峰挺拔,其中以鎮西峰、大賢峰、靈應峰(最高峰,海拔1841.9米)、會仙峰、望輦峰最為高峻秀異,即史譽的"五峰挺秀"。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此山"疊秀雲天,崩戀傾返,山頂相捍,望之常有落勢"。 從周代開始,吳山就作為國之西鎮,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開始設立吳山神廟。後歷代皇帝對吳山之神不斷加封,吳山之下的吳山廟規模也越來越大。解放前,僅廟院內的石刻就達150餘通。 登臨吳山,奇峰間景緻迭生,美不生收。從山腳下的西鎮吳山廟開始,沿一水河入山,接踵而至的便是王師嶺、筆架山、天地犁溝、一天門、西鎮靈湫、回心石、餐霞洞、閻王砭、判官池、手扒崖、玉皇湫、真人洞、大錦屏、小錦屏等四十餘處勝景。特別是靈應峰下的"漾水崖",細流掛於三十餘米高的絕壁上,飛瀉飄盪,隨風化珠,文人墨客譽景為"晴岩飛雨"。 如今的吳山,大多數古建築和碑刻遭劫毀沒,從西鎮吳山廟院存留下來的明、清時代的大鍾可以看出這座官家祠廟昔日的輝煌。山間石壁上,還留有古人摩刻的"雲根雨脈"、"五峰挺翠"等數處岩刻。近年來,一些道教洞觀開始復興,國家批准建立吳山森林公園,已對外開放,接納各界朋友觀光旅遊。
求採納

『柒』 陝西有啥好吃的

泡饃——白家泡饃(西稍門南小巷口)
水盆羊肉——老白家(北廣濟街內) 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老李家——(方新村路東農行南邊)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鼓樓里多家都可以
蘭家烤肉——(朱雀大街)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東木頭市19號,城市之心西隔壁), 樊記肉夾饃(竹笆市)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強烈推薦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春發生——南院門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萬家燈火(西一路西段)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勞動南路高新十字),海底撈(建設路)
蒜蘸面——朱雀路綠螞蟻對面
刀削麵——愣娃雞湯刀削麵(光華路)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新的老王面,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建國路的梆梆面,尚勤路的歧山面,長樂路的牛肉拉麵,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朱軍魚庄(含光門里)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佰人王(光華路)
牛肉麵—— 一分利(鼓樓)
馬虎面——西七路
柳巷面——案板街吉慶巷
砂鍋——穆薩 (大皮院 )
炒海瓜子——胖嫂(東新街夜市,最近檢查12點以後出攤)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大盤雞——馬廠子有一家

西安優秀清真小吃名錄
酸湯水餃——大皮院定家小酥肉對面的小門面
肉丸糊辣湯——香米園丁字路口城牆處
泡饃——西羊市老米家
粉蒸肉——清真西寺大麥市街北口西北角
油酥餅——廟後街派出所西臨50米路南
麻醬涼皮——大皮院盛家涼皮 廟後街派出所門口西10米靠馬路南邊
砂鍋——清真西寺西150米的老楊家砂鍋
烤肉——老楊家砂鍋右臨
面條——大麥市街的老楊家優質面館,清真西寺西150米的瑪麗婭雞丁面
鹵汁涼粉——大皮院西丁字路口 五味十字索家
雞蛋包——大學習巷裡清真寺對面 八寶甜稀飯也不錯
包子——大學習巷裡面的高家包子
小炒——西羊寺里米家泡饃隔壁的陝西第一碗
牛羊肉餡餅——大麥市北口什字東北角的
鏡糕——麻家什字口的
鍋貼——大麥市裡面的
麻辣雞腿——麥筧街裡面的
炒餅——麥筧街裡面的
水盆、雜肝——蓮湖公園東門正對門,北稍門李老四
丸子燴菜——東新街
黃桂柿子餅——大學習巷的徐家
各類炒貨——大學習巷的好再來

『捌』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中的岐山是哪個地方

當然是封神榜的岐山了,注意這句話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位於富饒的關中平原西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是對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具有決定意義的最重要發祥地之一。
岐山周公廟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國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岐山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禮樂制度、道德行為規范,是三千多年來中華文明、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頭。
岐山,因境內東北部的箭括嶺雙峰對峙,山有兩歧而得名。地處八百里秦川西部,屬寶雞市所轄,總面積 856.45 平方公里,總耕地 56.23 萬畝。全縣轄 11 鎮 3 鄉,總人口 46.3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38.1 萬人,非農人口 8.2 萬人,社會總勞力 21.4 萬個。
改革開放以來,岐山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2006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51.3 億元,財稅總收入 2.87 億元,農民人均收入 2847 元,全縣已創建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先進縣。近年來又舉全縣之力實施突破蔡家坡戰略,大力開展平安岐山、綠色岐山和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活動,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資發展環境和生態人民環境不斷優化,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日益增強,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諧發展。
岐山,擁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晚清四大國寶中,大盂鼎、毛公鼎均出自岐山。
2004年5月,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周公廟景區發現周代高等級墓葬22座、貴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考古發現」。
岐山有光彩奪目的民間藝術,皮影、剪紙、版畫、編織、刺綉源遠流長,鑼鼓、社火、曲藝經久不衰。位於三國古戰場五丈原上的諸葛武侯祠,是全國四大武侯祠之一,其僅存的岳飛手書諸葛亮《出師表》被世人譽為書法、文章「雙絕」。陝西名吃岐山臊子面被譽為「神來之食」,去年8月,岐山又被專業機構首家命名為「陝菜之鄉」。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岐山縣南按秦嶺,北枕千山,中為廣闊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狹長,東西較窄,境內山、川、塬皆有,渭河、緯水河穿境而過,形成了「兩山夾一川,兩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徵。

2、水資源

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為 13263 萬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產地表水資源量 7551.5 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 7400.5 萬立方米,可開采量 4794.3 萬立方米。縣內馮家山灌區、石頭河灌區等灌溉工程從境外引水量平均達 6829 萬立方米。渭河、石頭河、韋水河等七河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0.8 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區域分布差異較大。主要分布在渭北塬區,埋深一般在 10-80 米,單井出水量 40 噸/小時,易於開發利用。渭河川道區,單井出水量 60 噸/小時,且埋藏淺,一般為 1-15 米易於開發。
3、氣候
岐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 12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 24.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日照時數2064.8小時,日照率 47% ,平均無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 623.8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92.3毫米,最小377.6毫米,乾旱指數為1.33。風向多以西北-東南向為主。
[編輯本段]建制沿革
岐山縣以境內有岐山而得名。始建於隋開皇十六年(596),考其歷史源遠流長。
據文物普查,境內渭河、雍河、橫水河及沿北山一帶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9處。表明當時已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相傳黃帝時代,岐伯就居於岐山之下。
夏禹治水,遍識山川,據傳劃全國為九州,岐山地區屬雍州。
商沿夏制,岐地仍屬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屬區。紂辛十九年,西伯姬昌遷都於豐(今長安縣境),岐地東部為周公旦所轄,西部為召公奭所轄。
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屬王畿的周、召兩國,由周王朝直接管轄。
周平王東遷洛陽(前770),秦襄公率兵護送有功,賜岐地為襄公所轄。
秦(前221~前206)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設郡縣後,岐地屬內史郡。
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劃長安以西鳳翔府為右扶風,領縣二十一。岐地南部分屬武功縣、眉縣、虢縣、西部屬雍縣,東部屬美陽縣,北部屬杜陽縣。
東漢時期(25~220),岐地南部分屬眉縣、武功縣,其餘所屬未變。
三國(220~280),改右扶風為扶風郡(郡治在槐里——今興平縣境內),岐地分屬亦舊。
西晉(265~316),州轄郡,郡轄縣。岐地西屬雍縣,南屬眉縣,東屬美陽縣,為雍州(州治在今涇陽縣西北)扶風郡(郡治在今長安縣)轄。
十六國(303 ~ 420),岐山地區曾是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和夏的領域。除夏隸北秦州(州治在今武功縣境)外,其餘均屬扶風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設岐州(州治在今鳳翔縣南),領3郡、9縣。平秦郡(郡治在今鳳翔縣南)的周城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地東部,橫水縣(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縣置)轄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寶雞市東50里)的平陽縣(太平真君六年置)轄岐區南部,武功郡的美陽縣轄岐地東北部。
西魏大統四年(538),改平秦郡為岐山郡、改平陽縣為眉城縣,岐地分屬未變。
北周(557~281),武帝天和四年(569)分涇州鶉觚縣南境置三龍縣,縣以山得名,治岐陽鎮(今岐陽村)。屬岐山郡。
隋(581~618),改岐山郡為扶風郡,開皇十六年(596)移三龍縣治於西40里(今鳳鳴鎮),改名岐山縣。大業九年(613)又移縣治於東北8里(當今故郡寺、渚村一帶)。
唐(618~907),撤扶風郡設關內道鳳翔府,岐山為其所屬。武德元年(618)移縣治於張堡(一說張堡壘,今地不詳)。三年(620)分岐山縣東部置韋川縣(今扶風縣)。七年(624)移縣治於龍尾堡。貞觀七年(633)分岐山東北部及上宜縣(今乾縣西北)置岐陽縣(縣治在今岐陽村)。八年(634)廢虢縣入岐山縣,移縣治於今址。
五代十國(907~960),岐地仍屬鳳翔府。
北宋熙寧五年(1072)分陝西路西部置秦鳳路,岐山縣屬秦鳳路鳳翔府。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置鳳翔路,本縣屬鳳翔路鳳翔府。
元(1279~1368),廢鳳翔路,本縣屬陝西行中書省鳳翔府所轄。
明(1368~1644),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未變,本縣仍屬其轄。
清(1644~1911),本縣屬鳳邠道鳳翔府。
民國(1912~1949),廢府留縣。先屬陝西關中道,至二十二年(1933)撤道,設行政區,岐山縣屬陝西省第九行政區(其治先在鳳翔縣,後移寶雞縣——今寶雞市)。
1949年7月14日本縣解放,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1950年10月1日改為寶雞專區)所轄。1956年10月寶雞專區撤銷,本縣隸屬陝西省。1958年12月10日,本縣並入鳳翔縣。1961年9月恢復寶雞專區及岐山縣制,本縣隸屬寶雞專區。1968年2月28日成立寶雞專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10月1日改寶雞專區為寶雞地區,岐山縣隨其所屬。1971年12月8日撤銷寶雞地區,轄區歸寶雞市,本縣屬寶雞市。1979年復設寶雞地區,岐山縣歸其屬。1980年8月1日撤寶雞地區並入寶雞市,岐山縣為寶雞市轄。
[編輯本段]文化名人

a、文王姬昌

周文王,名為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在商紂王時為西伯,是三公之一,姓姬,名昌,又稱周侯、西伯、伯昌、姬伯,文王為其死後迫尊之號。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7歲,任周族首領50年。
姬昌是在其父季歷死後擔任周族首領的。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關心民間疾苦,勤於政事,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他以仁德為本,寬厚待人,保持質朴的美德,深得人心。這樣,周族逐漸興盛起來。為了使自己更有實力,他重視人才,禮賢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一次姬昌外出遊獵,在渭水支流石番溪畔,見到正在垂釣的姜尚,攀談後得知姜尚是個通曉天下形勢、胸懷大志的難得的文武全才,就請他一起回都,立為國師。姜尚後來在興周天商的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姬昌在位時,商王朝還十分強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於商,但暗中加緊發展經濟擴充軍隊。紂王聽了祟侯虎的告發,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里。他鎮定自若,潛心研究八卦,創制了《周易》,後在臣子的營救下,被釋放回到了周。這時,他的決心已下,一定要攻滅商朝,報仇雪恥。他整頓內部,認真做了准備工作。為了擴大政治影響,他不斷對外用兵,擊敗犬戎、密須等部族,攻滅黎、邗、祟等紂王的幫凶,在灃水西岸修建了一個城邑,叫豐,作為都城,周的政治中心進一步東移,以便於向商進攻。姬昌晚年時,已經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陝西、甘肅一帶,東到今河南沁陽,南達長江、漢水,對商都朝歌已形成了進逼之勢,為攻滅商朝奠定了基礎。 遷都後第二年,就在大功垂成之際,姬昌得了重病。他自知不久於世,就囑咐他的兒子姬發要抓住時機,不要猶豫不決。姬昌雖然沒有親自攻滅商朝,但他為兒子滅商建立周朝掃清了道路。他以德興邦、以德治天下的豐功偉績,受到了後人的推祟。後世儒者將他列入聖人行列,成為帝王政治風范的典型。

b、武王姬發

周武王,名為姬發,是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 被商紂王殘殺,故得以繼位。武是他死後的謚號。他生卒年不詳,傳說活了93歲。
文王在位50年,做了許多滅商的准備,他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勵精圖治,以德治國,禮賢下士,使周繁榮興盛起來。姬發繼位後,繼續任姜尚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積極籌劃滅商的事宜。當時,商紂王愈加荒淫殘暴,窮奢極欲,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他抓住了這個時機,把都城由豐遷至鎬,又對商作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有800個諸侯前來孟津會盟。這次行動鍛煉了軍隊,取得了實戰經驗。 兩年後的春天,一切准備就緒,姬發親自率領戰車300輛人,虎賁3000人,甲兵45000人,聯合各小國兵力,東進伐紂王。他們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紂王的罪狀,表示要替天行道,天來懲罰他。這次集會極大地鼓舞了伐商聯軍的士氣,明確了作戰的意義和肩負的使命,更有信心投入到滅商的戰斗。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決戰,一方眾志成城,是正義之師,一方倉促上陣,無戰斗之心。商軍很快倒戈,全線崩潰。周軍直抵商都朝歌城下,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聲速佔領商都,商王朝宣告滅亡。武王滅商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具體時間還不十分確切,現在一般認為應該是公元前1057年。 姬發攻滅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鎬京,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奴隸制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周公對商民進行安撫以穩定天下形勢的辦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親屬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如封姜尚於營丘為齊國,封周公於曲阜為魯國。他還紂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為殷侯,這大大安定了商的遺民,減少他們的敵對情緒。與此同時,他又釋放囚犯,賑濟貧民,發展生產,從而促進了西周初年政治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西擊建國後的第三年,姬發因病去世,誦繼位,是為成王。由於成王年紀尚下,由周公旦攝理朝政。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舊王朝,成為歷史上有數的名王之一,受到後人稱頌。

c、周公姬旦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d、李淳風

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陝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
622年,任秘閣郎中,奏請編新歷,644年編成《甲子元歷》,對後世天文、歷法、和數學的發展貢獻很大。他還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論「前代渾天儀得失之差」,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641年負擔了編寫《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總指導責任,為《晉書》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變化及自然災害史料。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他在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已佔》中,把風分為8級。1000年後,英國學者才在《乙已佔》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零到12級。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周公廟
唐初武德年間,高祖李淵為了緬懷周公的勤政德賢,下詔在古卷阿為周公建祠立廟,始稱周公祠。唐以後,漸增其治,並以姜太公、召公、姜嫄、後稷等先周歷史人物的大殿點綴其間,並輔之亭、台、樓、閣等建築多處。廟區東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數年一涌,數年一涸,水來則時泰歲豐,去則天旱不收,當地人稱之為靈泉。唐宣宗曾下詔給其泉賜名「潤德泉」。廟區玄武洞內有唐代所雕漢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發無冠、赤足戎裝、手中掌劍、腳踏龜蛇,其玉雕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並且當地勝傳摸像可治百病,故遊人均以到此摸它為快事。
周公廟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築群。從古至今,這里一直是人們的游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游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三國遺址五丈原
位於岐山縣城南25公里處,面積約5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巒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風雨雪等自然景觀與許多三國遺跡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五丈塬為一琵琶狀黃土台原,南靠秦嶺,北俯渭河,三面凌空,地勢險要,是古代扼關中通往巴蜀通道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三國相爭時,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由斜谷出師伐魏屯兵於此,與渭河北岸的司馬懿對陣,病卒軍中。後人為紀念諸葛亮,在五丈塬修建武侯祠。祠座南朝北,聳峙原邊,建築精緻,布局嚴謹,林木茂盛,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內還有魏延城、拜將台、落星石、壑落城、諸葛亮衣冠冢等歷史人文遺跡,橫盤山、九龍山、斜谷關、葫蘆谷、斜谷水庫、麥石河、諸葛泉、諸葛田等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風味小吃

岐山鍋盔

岐山鍋盔,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而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西府,聞名於大西北,極受省內外享用者的贊譽。
相傳岐山鍋盔最早始於周文王之時,又名"文王鍋盔"。鍋盔因形似鍋底,大如鍋蓋而得名,其面細、酥脆、油香、味美。製作時和面加入鹽、油、香料,再用木框反復拌壓,表面粘上芝麻,小火烤烙而成,色黃皮脆,味道香美。
唐、宋以來,岐山城多驛店,客商東來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鍋盔作為客商的攜帶干糧已遠走他鄉。明、清以來,做賣鍋盔者遍布縣城四周,光緒時期的張聰、劉有學;民國時期的邢獃子、趙乾兒、張廣善(杏園);解放以來的龐天紅、席金卯(東關)等,皆為此行能手。
現在岐山有微縮版的鍋盔,送給親朋好友,實惠地道,推薦「天利花油酥鍋盔」,沒有人說不好吃的:)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嚴格的原輔料要求和加工烹調技術標准。它的九字真訣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這真訣中的每一個字訣,都有極為精確的內容所指,都有嚴格的具體技術規定。其中,薄筋光是對面條加工的要求;煎稀汪是對烹調操作,配料比例的要求;酸辣香是對基本味型的要求。
當地臊子面是個筵席的壓軸戲,評論誰家的宴席好,決定權就在這碗面,一般一碗里就一口面的分量,因而吃十多碗是常事,飯量好的則另當別論,還有吃臊子面是不喝湯的

岐山擀麵皮

岐山擀麵皮由於它的獨特製作獨特風格特別是很農家的味道,比起陝西其他地方的麵皮更勝一籌,在全省乃至全國很有名氣。稍微留意,在各地都可以看到打著「岐山擀麵皮」招牌的餐館或攤位,但是,凡是品嘗過正宗岐山擀麵皮的,再去吃其他地方做出的,其風味可就大相徑庭了。所謂正宗的味道最地道的還是要到岐山地區去吃,除了工藝和調料外,這也許是和水土有關系吧。
其形似寬面,幾乎透明,勁道而耐嚼,再放些麵筋、刮刮(發一聲),與用多種調料調和後的辣椒潑出的辣子油,鹽水,農家香醋等適量拌勻,當攤主把紅紅的津津的一碗麵皮端上來時,你絕對就忍不住口水直淌哦``` 美得很~~
岐山擀麵皮尤以八畝溝擀麵皮出名,做工地道,歷史久遠。

醋糟粉

農家多有自己釀醋的風俗,在陽光明媚的春天,向陽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荊棘,這是做醋曲的必要原料,把它採摘來用水燙過,和五穀的糟粕攪拌在一起,就成了做醋的醋曲了,這五穀有大麥,小麥,豌豆,高粱等等,把這些原料用石碾壓的粉碎放進一口大缸里,就可以開始釀醋了。在民間傳統里,釀醋也有供奉的神明,這負責釀醋的神,不是別人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當年分封神位的時候,所有的天地神位都分給其他有功的大臣了,最後姜子牙主動向周武王討了一個「醋壇神」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功高過世,也早就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這樣自甘人後,表明了自己已胸無大志,於是避免了周武王對自己的猜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再有那個時候,經濟還不是十分的發達,醋在當時也是一種利潤很大的商品。所以他這樣做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岐山人做醋特別講究,例如10月份,講究的是溫度好控制,醋味經年不變;三次發酵,比一般的釀酒還多道工序。
在釀醋的農家都供奉著姜子牙的神像,香煙裊裊一直伴著晶瑩紅亮的醋釀造出來。醋釀好了,醋糟還有很大的用處,首先把醋糟進行過濾,剩下有澱粉的部分,再摻入麥面,和成很稀的麵糊,倒入一種平底很淺的鐵皮製成的鍋里,當地人稱為「蘿」隔水蒸熟,放涼,用刀細細的切成條狀,拌入釀造的醋,鹽,蒜水,紅油辣椒,就成了具有西府明顯特色的一道小吃,其口感微酸,筋道,香馥濃郁,讓人吃了以後胃口大開。
岐山的小吃多以麵食為主,味道以酸,辣出名,酸得香,辣得也香,這要歸功於這里得天獨厚的風水裡出產的辣椒和釀造的香醋,推薦遠方的朋友們可以前往民俗村體驗當地的生活,在那兒有各種豐富的正宗小吃,:)

『玖』 陝西寶雞有什麼名勝古跡

太白山、紅河谷、先秦陵園博物館、嘉陵江源頭、北首嶺遺址陳列館等。

1、太白山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2、紅河谷

紅河谷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眉縣營頭鎮境內,太白山主峰北麓,距西安120公里、寶雞60公里,公園入口距下板寺26公里,可和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形成環形旅遊線路,山外可和西寶高速常興、西寶南線相連。

3、先秦陵園博物館

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原名秦公一號大墓博物館,主要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鎮,其被譽為「東方倒金字塔」,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系春秋晚期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穆公四世孫——的墓葬。

4、嘉陵江源頭

嘉陵江源頭風景區位於陝西寶雞市南郊、川陝公路三十三公里處的秦嶺之巔。屬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四大風景區之一,總面積三千六百公頃,著名的嘉陵江發源於景區內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嘉陵谷中。

5、北首嶺遺址陳列館

寶雞北首嶺遺址陳列館位於寶雞市金台區群建巷17號,原為1986年成立的寶雞北首嶺遺址文物管理所,2000年更名為寶雞北首嶺遺址陳列館,隸屬寶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1995年5月被寶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拾』 陝西歷史

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演變可大致分為史前文明時期、西周時期、秦時期、西漢時期、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陝西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

閱讀全文

與寶雞鳳翔縣改衣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田和田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97
江門恩平市跑腿服務 瀏覽:73
瀘州瀘縣箱包改制 瀏覽:99
邢台威縣模擬花 瀏覽:425
吉安萬安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349
金昌金川區綠植盆栽 瀏覽:415
南充高坪區改衣店 瀏覽:682
安康嵐皋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631
泉州晉江市模擬花 瀏覽:688
黔西南貞豐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59
葫蘆島市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895
欽州浦北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227
湘西保靖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3
泰州姜堰區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125
涼山昭覺縣改衣店 瀏覽:571
菏澤市乾洗店 瀏覽:169
商丘夏邑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471
赤峰紅山區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931
黔東南施秉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524
撫州資溪縣長途搬家費用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