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干洗洗衣 > 大同阳高县改衣店

大同阳高县改衣店

发布时间:2021-08-03 18:53:57

1. 介绍一下大同的历史

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
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气度是空前绝后的。举目望去: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北魏王朝的大气磅礴,感受鲜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过今天的分析,它(云冈石窟)每一个造像,每开一个窟,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照顾了现实的帝王,一个方面把佛教的内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达进去,我在这个方面,看到了《华严经》的佛教的空间观念,《秒法莲华经》的时间观念,以及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向往的观念,以及将来弥勒佛在世的时候想象的那种太平盛世的观念,无一不在云冈石窟有所体现,而这个事情发生在北魏,距离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说,在北魏哪个时候,以鲜卑人的观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你比如典型的象西安、洛阳,汉长安、唐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秦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洛阳、汉洛阳、唐洛阳,都不在一个地方,都是搬迁过地方,北京比较年轻,辽、金时候,把那地方定为上京或者是中京,元代才正式在哪个地方,定都叫大都,它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也就是七、八百年的历史,变了三次,现在北京的考察已经很清楚,元大都的遗址是在什么地方,辽、金时候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明代才定了现在的地方,最起码有三次变迁地方,那么从都城的迁移和固定,这个点来说呢,大同又是唯一的没有挪动地方。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近百万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似乎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很难说得清他们操守的是什么文化。然而这里毕竟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叠加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鲜卑人走了突厥人来,契丹人走了女真人来,蒙古人、鞑靼人、沙陀种、瓦剌部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征战,你来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离合景象,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来。
大同文化究竟是胡化了的汉文化,还是汉化了的胡文化,还是胡汉交融文化,对这个问题,我经过长久的思考,发现我们大同有个特点,我们大同的居民谈不上五代,就是说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这就不象人家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谱,人家一追溯,我们的祖先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去,人家都能够排下家谱来,大同没有,什么原因呢,古代北方的民族,在这个地方出入来往、相当频繁,因此,每一个民族来了,他们要留下他们的文化,当然这个地方也有本土的汉人,但是汉人在这个地方,占的比重有多大,应该说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不是绝对多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方绝对是胡化了的一种文化,但是呢,汉文化的力量比较大,胡人来到大同以后要学汉文化,他们又把汉人的东西又学进了许多,那么这个时候呢,又汉化了胡,你比如典型的北魏,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九十多年当中,它的治国方针,它的中心内容,大部分采用的是汉人的,所以说,大同的这个文化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特别应该看到胡汉的交融,这是大同文化的特色,
这种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只体现在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上,而要从大同的传统民居中去寻找。这些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传承着大同最鲜活的生机和韵味。古民居、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建国初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说过:北京城的价值不在于王府、宫殿和寺庙,而在于所有建筑物的空间秩序,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文物。大同当然也是如此。漫步这些街巷,你可能会踢起北魏的沙尘,也可能会踩到辽金西京的瓦砾,从中感受那一千六百年的古都遗韵。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称,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点的,因为它延续了隋唐的里坊制,这样一种格局,这个里坊制怎么说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居住区一样,就是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那么,每一个“里”里面,也是棋盘式的,又分成多少个居住的单位,那么,这个街道呢,就是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然后再组成一个大的居住区,那么,中国的里坊制是在北宋以后开始变化的,就是把商业发展到街道上,是从北宋开始的,就是打破了过去隋唐时期里坊制的这种结构,那么,它(大同)恰恰是很真实的保存了这种结构,现在它(大同)的街道格局,仍然是这样,只不过是有些建筑,以经变成现代的建筑了,但是大体的格局没有变,那个时候它的每一条街和街之间的路口,都有牌楼,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楼,这个四牌楼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不到两年时间把四牌楼给拆掉了,非常遗憾。
现在最惨的就是街道的里坊制格局,现在比较还能够看的出的就留下东南隅的一小块,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希望尽快的拿出方案来,如何抢救这一片(传统街区),北京现在不是定了五十几片重点保护吗,我们大同也不妨学学北京,我们就定一片行不行,东南隅这一片,把它保护好,这就是我的一个希望,这样的话,我们大同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脉络可以往下延续,
民风、民俗是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它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大同独特的民风。
如果讲到大同的民风,可以概括这么三点,第一就是这个地方比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县里边,到解放前夕都保存着一种练武的习惯,你象吴家窑呀好多地方,哪个地方好象习惯每个人都舞拳弄棒,这个与这个地方战争频仍、参军的人数多有关系,另外,大同人比较善歌,几乎每个县都有(小剧种),你象灵丘的罗罗腔,广灵的大秧歌,朔州的秧歌,右玉的道情,阳高的二人台,浑源的扇鼓,还有我们的北路梆子,还有朔州的喜罗,浑源的扇鼓,有十几种之多,我们研究发现,她为什么遗存这么多呢?这是由于当时好多少数民族在这儿交流、融合,每一个来这儿的民族都带着老祖宗的一种音乐的载体,发展到现在那就是那些小剧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同人比较爱美,过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里边收拾的特别干净,大同人特别讲究衣着,衣着比较爱美。
在大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大多都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美女。其实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记载民间有谚语:“宣府的教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为三绝”。
这与大同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融合是分不开的,包括匈奴人、鲜卑人,鲜卑这个民族,现在好象从地球蒸发了一样,这个民族到底哪儿去了?其实鲜卑从北魏哪个时候,改了汉姓了,这些人都融合到当地了,鲜卑人有个显著的特点,高鼻子,大眼睛,这些人和汉族人婚嫁、结合,那么生出的后代就要漂亮一点,恐怕这是大同人产生靓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大同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铜器加工工艺可谓闻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制作铜器的作坊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手艺。大同的铜器加工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国《大同志稿》记载:“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民间流传着“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的说法,足见大同铜器的声名远播。描龙绣凤的铜火锅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周恩来总理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他,一时使大同铜火锅享誉四方。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 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2. 大同文化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气度是空前绝后的。举目望去: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北魏王朝的大气磅礴,感受鲜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过今天的分析,它(云冈石窟)每一个造像,每开一个窟,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照顾了现实的帝王,一个方面把佛教的内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达进去,我在这个方面,看到了《华严经》的佛教的空间观念,《秒法莲华经》的时间观念,以及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向往的观念,以及将来弥勒佛在世的时候想象的那种太平盛世的观念,无一不在云冈石窟有所体现,而这个事情发生在北魏,距离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说,在北魏哪个时候,以鲜卑人的观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你比如典型的象西安、洛阳,汉长安、唐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秦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洛阳、汉洛阳、唐洛阳,都不在一个地方,都是搬迁过地方,北京比较年轻,辽、金时候,把那地方定为上京或者是中京,元代才正式在哪个地方,定都叫大都,它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也就是七、八百年的历史,变了三次,现在北京的考察已经很清楚,元大都的遗址是在什么地方,辽、金时候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明代才定了现在的地方,最起码有三次变迁地方,那么从都城的迁移和固定,这个点来说呢,大同又是唯一的没有挪动地方。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近百万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似乎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很难说得清他们操守的是什么文化。然而这里毕竟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叠加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鲜卑人走了突厥人来,契丹人走了女真人来,蒙古人、鞑靼人、沙陀种、瓦剌部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征战,你来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离合景象,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来。 大同文化究竟是胡化了的汉文化,还是汉化了的胡文化,还是胡汉交融文化,对这个问题,我经过长久的思考,发现我们大同有个特点,我们大同的居民谈不上五代,就是说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这就不象人家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谱,人家一追溯,我们的祖先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去,人家都能够排下家谱来,大同没有,什么原因呢,古代北方的民族,在这个地方出入来往、相当频繁,因此,每一个民族来了,他们要留下他们的文化,当然这个地方也有本土的汉人,但是汉人在这个地方,占的比重有多大,应该说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不是绝对多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方绝对是胡化了的一种文化,但是呢,汉文化的力量比较大,胡人来到大同以后要学汉文化,他们又把汉人的东西又学进了许多,那么这个时候呢,又汉化了胡,你比如典型的北魏,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九十多年当中,它的治国方针,它的中心内容,大部分采用的是汉人的,所以说,大同的这个文化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特别应该看到胡汉的交融,这是大同文化的特色, 这种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只体现在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上,而要从大同的传统民居中去寻找。这些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传承着大同最鲜活的生机和韵味。古民居、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建国初期,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说过:北京城的价值不在于王府、宫殿和寺庙,而在于所有建筑物的空间秩序,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文物。大同当然也是如此。漫步这些街巷,你可能会踢起北魏的沙尘,也可能会踩到辽金西京的瓦砾,从中感受那一千六百年的古都遗韵。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称,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点的,因为它延续了隋唐的里坊制,这样一种格局,这个里坊制怎么说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居住区一样,就是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那么,每一个“里”里面,也是棋盘式的,又分成多少个居住的单位,那么,这个街道呢,就是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然后再组成一个大的居住区,那么,中国的里坊制是在北宋以后开始变化的,就是把商业发展到街道上,是从北宋开始的,就是打破了过去隋唐时期里坊制的这种结构,那么,它(大同)恰恰是很真实的保存了这种结构,现在它(大同)的街道格局,仍然是这样,只不过是有些建筑,以经变成现代的建筑了,但是大体的格局没有变,那个时候它的每一条街和街之间的路口,都有牌楼,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楼,这个四牌楼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不到两年时间把四牌楼给拆掉了,非常遗憾。 现在最惨的就是街道的里坊制格局,现在比较还能够看的出的就留下东南隅的一小块,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希望尽快的拿出方案来,如何抢救这一片(传统街区),北京现在不是定了五十几片重点保护吗,我们大同也不妨学学北京,我们就定一片行不行,东南隅这一片,把它保护好,这就是我的一个希望,这样的话,我们大同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脉络可以往下延续, 民风、民俗是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它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大同独特的民风。 如果讲到大同的民风,可以概括这么三点,第一就是这个地方比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县里边,到解放前夕都保存着一种练武的习惯,你象吴家窑呀好多地方,哪个地方好象习惯每个人都舞拳弄棒,这个与这个地方战争频仍、参军的人数多有关系,另外,大同人比较善歌,几乎每个县都有(小剧种),你象灵丘的罗罗腔,广灵的大秧歌,朔州的秧歌,右玉的道情,阳高的二人台,浑源的扇鼓,还有我们的北路梆子,还有朔州的喜罗,浑源的扇鼓,有十几种之多,我们研究发现,她为什么遗存这么多呢?这是由于当时好多少数民族在这儿交流、融合,每一个来这儿的民族都带着老祖宗的一种音乐的载体,发展到现在那就是那些小剧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同人比较爱美,过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里边收拾的特别干净,大同人特别讲究衣着,衣着比较爱美。 在大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大多都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美女。其实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记载民间有谚语:“宣府的教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为三绝”。 这与大同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融合是分不开的,包括匈奴人、鲜卑人,鲜卑这个民族,现在好象从地球蒸发了一样,这个民族到底哪儿去了?其实鲜卑从北魏哪个时候,改了汉姓了,这些人都融合到当地了,鲜卑人有个显著的特点,高鼻子,大眼睛,这些人和汉族人婚嫁、结合,那么生出的后代就要漂亮一点,恐怕这是大同人产生靓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大同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铜器加工工艺可谓闻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制作铜器的作坊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手艺。大同的铜器加工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国《大同志稿》记载:“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民间流传着“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的说法,足见大同铜器的声名远播。描龙绣凤的铜火锅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周恩来总理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他,一时使大同铜火锅享誉四方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 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3.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高一古诗词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扣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ó)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晏子治东阿 刘向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4. 大同年间

大同是辽代的,公元947年,距今约1060年,是辽国第二个皇帝太宗皇帝的年号之一...

同时用这个年号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梁朝

5. 古时的代郡、雁门、云中及渔阳这些地方都在今天的什么位置

1、代郡

代郡,始置于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战国时期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2、雁门

雁门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3、云中郡

云中郡,中国古代行政区,曾连续存在两个时期。首次为战国时期赵国、秦代、汉代。第二次为唐代,云中郡取代云州短暂的存在。

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一部份,由赵武灵王置。秦代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东汉时期,又重新设置了云中郡。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辖境同云州。乾元元年(758年)云中郡再改为云州。

4、渔阳

渔阳,古代地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

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所以,渔阳应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治所为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移至雍奴县治所,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今天津市蓟州区。

(5)大同阳高县改衣店扩展阅读:

云中郡的古城遗留

云中城初建于战国时期,经历了秦、汉、北魏等王朝的延续使用,城垣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初建时的城垣及敕勒川城市布局情况也难于弄清。

现今地表城墙已基本塌毁,南城墙尚保存较好,残高约5米。现存城墙每面长约2000米,周长约8000米,约合16华里,较汉代郡治的规模大,估计应是战国时期初建的规模,只是历代曾经补筑和改造过。

城内西南隅建有一座子城,就是加筑了东、北两面墙,西、南商墙仍利用外城墙。子城长宽各约130米,与规模庞大的外城墙不相配,估计应是汉代加筑的,但因未正式发掘过,还不能做出结论。

城内原有许多建筑遗迹和砖瓦碎片,由于垦殖的发展,利用洪水溉灌等原因,城内地表淤积覆盖较厚,早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城内采集到各个时代的瓦当,城内出土过北魏鎏金铜佛像;

石刻佛像等遗物。城内分布的墓葬数量很多,自战国至北魏时期的都有,其中有些筑有高大封土的墓葬,1956年曾在城外西南方的什尔登村清理了两座,为西汉阏氏壁画墓,对于研究古城的历史和汉代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6. 关于大同的历史

大同,在大禹划分九州的时代,是属于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边界,离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华夏族与北狄的交接地带。等到商朝的时候,商朝开国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区,分封了一个国家,叫代国,他跟商朝王室一样,姓子。

代国的历史从商朝初年一直到战国初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国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领地,史书记载,这些部落有东胡、林胡、娄烦等几个不同的民族。等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了代国,其领土就跟这些游牧名族接壤,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

不久,赵国就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凭借这支部队,赵国军队将东胡,林胡,娄烦这个几个民族从大同地区驱逐了出去,并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三个郡,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并建立了大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平城。后来,赵武灵王的墓也建在了大同下面的灵丘县。

西汉初年,刚刚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刘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骑兵,围困了七天七夜。据说,最后靠陈平献美人计而逃脱。从此,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七十多年,汉朝和匈奴一直是以和亲政策为主。

等到汉武帝时期,大同是边关重地,飞将军李广也长期在大同一代同匈奴作战。

大同,在大禹划分九州的时代,是属于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边界,离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华夏族与北狄的交接地带。等到商朝的时候,商朝开国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区,分封了一个国家,叫代国,他跟商朝王室一样,姓子。

代国的历史从商朝初年一直到战国初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国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领地,史书记载,这些部落有东胡、林胡、娄烦等几个不同的民族。

正是由于大同是山西北部难得的一块平原,而且又紧靠游牧民族所占据的蒙古高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门户。所以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

等到三国时期,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占领,平城逐渐成为废墟。等到南北朝时期,蒙古高原上的鲜卑族逐渐强大起来了。他们建立了北魏王朝,他们在汉代遗址之上,重新修建了平城。公元398年,北魏帝国正式迁都平城,大同开始了他作都城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情,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大融合的一段时期,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大融合的一段时期。大同作为北魏帝国的首都,见证了一段历史。

在辽代,大同作为这里的地名被正式确定下来,一直到现在。看来,游牧民族对大同世界,也是非常的向往。

明代,大同终于又回归汉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但也意味着,他又成为边塞之地,杀戮的战场。更重要的是,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保卫北京最重要的军事重症,将会承担更多的冲击。

1453年,蒙古大军入侵大同,皇帝明英宗帅50万大军御驾亲征,如同汉高祖一样,又被包围了。但这一次,他没有刘邦那样幸运能够逃脱,而是全军覆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俘虏皇帝之一。

明代,大同对北京太重要了,所以这里留下了坚固的城墙。城墙的夯土是如此的结实,以至于建国后一直没有拆除完毕。当城墙砖被后人渐渐拿去建房子之后,就剩下黄黄的土墙了。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曾经让大同的市容大受影响。近年来,大同重新维修了城墙,加添城墙砖,重修城楼,让大同城墙的雄姿重现于世。

(6)大同阳高县改衣店扩展阅读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北的采凉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

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7. 古时的代郡、雁门、云中及渔阳这些地方如今坐落在今天的哪些地方

1) 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始置于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战国时期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
2) 雁门,今山西省代县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3) 云中 ,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村
内蒙古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战国时期,华夏诸侯国间战乱纷坛,兼并斗争异常激烈。
4) 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秦置渔阳县,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现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名渔阳。

8. 同地不同名,古时的代郡、雁门、云中及渔阳都在今天的什么位置

分析如下:

1、代郡,在今河北省蔚县。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为代国。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

“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阅读全文

与大同阳高县改衣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和田和田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97
江门恩平市跑腿服务 浏览:73
泸州泸县箱包改制 浏览:99
邢台威县仿真花 浏览:425
吉安万安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349
金昌金川区绿植盆栽 浏览:415
南充高坪区改衣店 浏览:682
安康岚皋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631
泉州晋江市仿真花 浏览:688
黔西南贞丰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59
葫芦岛市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895
钦州浦北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227
湘西保靖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3
泰州姜堰区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125
凉山昭觉县改衣店 浏览:571
菏泽市干洗店 浏览:169
商丘夏邑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471
赤峰红山区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31
黔东南施秉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524
抚州资溪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