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干洗洗衣 > 乐山沙湾区箱包改制

乐山沙湾区箱包改制

发布时间:2021-04-29 23:01:05

① 求《中共保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

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保定实际,讨论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刻认识保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未来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过去的五年,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决策部署,加压奋进,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我们正确把握保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作为中心任务,以此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不断深化对基本市情的认识,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牢固树立持续保稳定思想,妥善处置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圆满完成奥运安保、国庆安保任务,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0亿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京津冀区域规划即将出台,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将使我市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必须深入谋划,主动对接,率先突破。从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清晰,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完全有条件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3、主动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必须清醒地看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外、省内外竞争更加激烈,我市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巨大压力。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临的基本市情。工业化进程不快、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社会转型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体制机制转换缓慢等发展制约加剧。加快发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体现目标的进取性,确保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保定实际情况,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4、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继续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着力惠民生主基调,深入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把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作为统领全市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壮大县域经济,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实力、活力、魅力、竞争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做到五个不动摇:

——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把加快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决保定所有问题的关键,凝神聚力抓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之举,通过项目带动,加快全市发展。

——始终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把统筹兼顾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方法,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关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强市、兴县、富民相统一。

——始终坚持低碳发展不动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既为当代提供发展支撑,又为未来奠定发展基础。

——始终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把社会和谐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持续保稳定思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努力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始终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的确定,要以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为核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又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力争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次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城镇体系。重大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

——社会建设得到新加强。科教、卫生事业加速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就业再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日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对接京津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三、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战略,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为重构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带动能力的有效途径,把工业西进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举措,把对接京津作为引领全市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加大实施力度,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强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龙头作用。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主城区为中心,完善大保定发展规划,对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实行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区县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体空间和辐射带动能力。统筹“一城三星一淀”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高新区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的作用,着力发展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餐饮、物流等优势服务业,提升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加快电谷新区、高铁新区等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壮大河北保定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高校创业园区,实施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城区规模倍增计划,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坚持把三个次中心城市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涿州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北地区发展。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机遇,发挥涿州毗邻北京的优势,全力启动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对接京津的桥头堡。统筹制定涿州、涞水、高碑店环首都一线地区发展规划,加强与定兴、易县等保北各县的区域协调,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形成保北经济板块,打造一线带二线、二线带全市、梯次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以定州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南地区发展。强化定州市的区域带动功能,完善城市规划,扩大城区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经济实力。坚持产业立市,加快建设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沙河产业聚集区,提高汽车、电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强定州与周边县市的规划协调和产业对接,辐射带动安国、博野、曲阳、望都等周边区域,重点扶持安国中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保南经济板块。

以白沟新城为次中心统筹推进保东地区发展。以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保东中心城市为定位,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商贸物流等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全市加快发展带动区、现代特色产业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白沟新城为区域中心,科学规划容城、雄县、高阳、蠡县等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群体集中、特色明显、实力强劲、潜力巨大的保东经济板块。

9、力促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加大对西部八县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山区大发展。以京昆、荣乌、保阜等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坚持一手抓新型工业项目,一手抓绿色生态经济,形成西部地区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山前、山间经济板块,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着力支持涞源加快发展,发挥河北冶金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生态特色、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大县城规划建设力度,向河北经济强县和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保定发展的主要路径,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龙头带动型企业组织结构,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0、做大做强骨干支柱产业。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思路,扶持现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从做产品、做质量向做品牌、做标准延伸。以国际一流为目标,着力发展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扩大整体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加快自主创新,叫响“中国电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营特色,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做大做强整车企业,加快发展零部件企业,重点抓好一批整车专业化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协作配套基地建设,建设“华北轻型汽车城”和“河北长安汽车城”。其它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尽快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干支柱产业。

1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企业对标行动,加速传统优势产业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移,努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业,突出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依托白沟箱包、容城服装、高蠡纺织、博蠡胶带、安新制鞋,建设京南纺织服装加工基地。食品饮料业,以发展有机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为重点,建设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带。化工医药业,引导企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建材业,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打造西部绿色建材和环京津新型建材产业带。塑胶、肠衣、雕刻等其它具备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12、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放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区、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和各级各类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着力推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占有率。

13、着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之举,加大谋划和跑争力度,确保每年重点项目规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实施一批规模型、财源型、环保型工业支撑项目,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大项目引领大产业、支撑大投入、实现大发展。

14、发展壮大工业园区规模和实力。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结构合理、聚集效应明显的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市级产业园区为依托,县级工业聚集区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入园审批手续,搭建投资融资平台,促进项目向园区投放、企业向园区集中、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健全园区管理机构,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确保园区建设规范、有序推进。

15、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两大主题,以建设环首都旅游带为重点,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完善设施、改善服务,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和旅游产业聚集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加快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以产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基地,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会展经济。积极培育养老、社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

16、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清洁能源,搞好节电、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循环、区域循环和工业、农业、城市循环发展。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节能减排市场调节机制,强化统计监测和目标责任考核。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

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17、构建梯次型城镇体系。认真落实《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试行)》,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构建布局合理、梯次辐射、拉动明显的城镇体系。改造保定旧城区,建设新城区,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清苑、满城、徐水、安新与保定主城区在水系、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打通乐凯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阳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线旅游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组团之间更多的连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沟新城三个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产业集中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县城向中小城市发展,加快乡改镇进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加大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促进更多农民向市民转变。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线,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标志的城市名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坚持规划至上、精细至上、生态至上,促进历史、文化、生态相互融合,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在实现两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的基础上,打造“两环四廊、五湖十园”等高标准水韵景观,加快推进穿府补淀工程,打通市区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设。搞好城市绿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科学配置学校、医院、市场、文化设施等公共资源,坚持公交优先原则,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一批城市标志、城市符号和品位街区。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干道,谋划建设一批城市立交桥、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区城中村改造。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19、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京石客运专线、保津城际铁路、京石城际铁路建设,谋划建设京石城际铁路高碑店—白沟新城支线。建成京昆、张石、张涿、保阜、荣乌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庄—黄骅港高速公路曲阳支线、大广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线,谋划推进曲阳支线北延—曲阳灵山、曲阳灵山—涞源高速公路建设,改扩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积极谋划推进保定民航支线机场建设。围绕全市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县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强电源、热源、气源等能源保障建设,加快推进西北郊、东北郊、涿州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保障城镇供水安全。加快输气管网建设,实现县县通天然气。积极发展光电、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通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城乡覆盖。

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核心,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0、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型设施蔬菜比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发展林果业,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建设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果品生产基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成果转化率、良种使用率。

2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培植龙头、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原则,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开发一批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支持农民以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把“一村一品”建设与标准化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聚集区。

2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2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农田节水项目建设,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解决集中连片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

2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鼓励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25、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引导城市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农村市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值化发展。加速农村工业化,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和延伸,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安全生产、医疗卫生和人口服务等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沟新城等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

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全市发展的整体实力

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全市发展的根基,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县城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对强市富民的支撑作用。

26、构建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本着提高效率、有利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省管县改革趋势,逐步理顺市、县(市)管理体制。构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管理、财税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务等制度体系,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的配置效率。坚持分类指导,改革考核办法,下放管理权限,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对标行动,各县(市)经济总量、规模企业和财政收入净增量每年都要有明显增长,一批县(市)进入全省30强。

27、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兴县理念,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主导产业。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集中,支持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县域特色产业。实施县域经济“四名工程”:每个县(市)都要培育一个“知名特色产业”、一个“知名特色园区”、一批“知名特色企业”、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产一批特色产业重点项目。

28、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着力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民营经济总量、比重和企业规模的新突破。着力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三大平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对纳税大户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民创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29、加大县城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县城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努力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充满活力竞争力的县城群体,提高承载和带动能力。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路网、水网、电网、热网、气网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环境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县城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依托县城建园区,努力实现集约经营、集群发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提高县城建设的质量和品位。

② 1.社会主义市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渐进式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一期工程投资6亿多元,于2002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工程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多个商位1万多户经营户。 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经营工艺品、饰品、玩具和花类四大行业商品,日客流量达4万多人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外贸出口占60%以上。 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设施精良,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合高科技、信息化、人性化及专业市场的商业特点,兼受并蓄,功能齐全,是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设有高架桥,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拥有三个地面停车场、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场。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多个商位1万多户经营户。 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经营工艺、饰品、玩具和花类四大行业商品,日客流量达4万多人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外贸出口占60%以上。国际商贸城二期位于义乌市稠州北路以东,福田路以西,南接商城大道和国际商贸城一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国际商贸城二期由F、G、H三个主体交易区和三个联接体组成,规划占地800亩,投资概算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市场设计,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馆和外贸机构设计。市场分两个阶段开发,其中2004年10月交付使用的F、G区块,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至三层可安排标准商位约7000个;四到五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连接体(中央大厅)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国际商贸城二期一阶段入场行业为: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钟表、雨具等。国际商贸城二期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 同时,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信服务、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市场绿化率和广场服务用地比率分别高达28。5%和24%,环境优美,商业气氛浓厚,充满生机,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 存在的问题什么的你可以随便说些这类的通病,并列举几个解决方法。 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2-19 16:00 能帮我找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么,再给你100分谢勒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2-19 16:34 现在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向周边国家扩散,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衰退时期。而这起金融危机的起因恰恰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利欲熏黑,违规操作,作为美国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金融危机加剧,失业人口增多,西方国家那种“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观念正在转变,现在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创27年来的新低。再看国内作为“世界工厂”以出口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点的中国,出口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发改委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单纯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合中国和全球环境的变化了,即使全球不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近些年来的企业肓目扩张生产,国内内需不振,也使中国步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具备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切特征。中国GDP现在已由12%左右下跌到了9.9%下跌幅度之大之快令中国政府震惊,2009,2010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最近国务院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但这种投资究竟在金融海啸中能激起多大的浪花,我们试目以待。在风暴袭转全球的形势下,即使象浙江义乌这样的批发市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浙江义乌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改革30年来所倡导的,依靠劳动密集形,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国内产业化的的调整,企业向6+1产业模式的集中转变,浙江义乌批发市场现在的这种销售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转变销售模式,就会象以前湖北的汉正街一样,渐渐在经济发展中被淘汰。

③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2—1984年)市场诞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聪明勤劳的路桥人如鱼得水,大批经商人才,能人巧匠脱颖而出,自发在路桥老街南栅居街道上经营小商品,并呈良好的发展势头。1982年6月,原黄岩县工商局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每逢农历三、八为交易日。至1984年,市场摊位由建场初的376个增加到1400个。
第二阶段(1985年—1987年)市场开始飞跃。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需要。 1985年,扩大场地18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至1987年底,市场摊位增加到3800个,成交额由1984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45亿元,上市品种由200余种增加到6000余种、近万个不同型号,集市日由原来的农历三、八增加了农历二、七日,并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广大客商,开始跨入全国重要工业品市场行列。
第三阶段(1988年—1989年)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的发展,商品结构逐步改善,为了适应商品行列结构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促进市场的发展。1988年,投资120万元,专门建立了占地9000平方米可容纳1380 个摊位的服装大厅,并先后单独分开鞋类交易区、棉布交易区、百货交易区等,集市日又增加了农历一、六日。可以说:此时的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以服装为龙头,棉布、鞋帽、小百货、箱包、零头布等组成的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
第四阶段(1990—2000年)市场的稳定发展。1990年10月,在市场东面征地 21.64亩,投资2000余万元,建造了配有自动扶梯、客货两用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可容纳1400个固定室内摊位的东交易区,使市场的管理、设施、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4年,根据上级部署,小商品批发市场行业调整,服装经营者分流到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了继续保持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兴旺,市场积极拓宽服务广度,正确处理规范与繁荣的关系,确定坐标,找准龙头,挖掘潜力,使市场迅速得以恢复,重振了市场雄风。 1998年—2000年,市场投资1200多万元,对西交易区鞋类交易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大棚结构全面改造成轻钢结构,使市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阶段(2001至今)市场管理走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给路桥小商品市场带来空前压力,使这个传统集贸市场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落后于其他兄弟市场。
2001年11月,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关于集贸市场实行管办脱钩的文件精神,对路桥小商品市场实行体制改革。2002年8月,在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开始筹建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经过4个多月协商、评估,2003年1月8日,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由永跃村、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同组成,永跃村占股份的65%,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占股份的35%。改制后,公司将完全按企业化机制运作。
2009年12月31日下午,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以71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路桥文昌路以南、市场街以西30亩土地的建设使用权。这标志着建于1982年的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改扩建(一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据悉,该工程已列入市重点工程,并通过了浙江省服务业重点项目预审。据了解,改扩建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面积将达8.3万平方米,市场主体建筑地面以上5层,地下2层,共有455个机动车位和2270个非机动车位。工程计划于2011年8月竣工,随后,二期、三期工程也将陆续启动,总投资额将达10亿元。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一个以产销为主、经销为辅,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产销户摊位占总摊位数的50%以上,以花色品种多、价格低、更新换代快、信息灵通、竞争力强、辐射面广、销售量大等特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是台州市以及浙东南地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崛起,带动了路桥及周边地区市场群体的迅速形成,使路桥发展为全国市场的大区,并与义乌、柯桥成为浙江市场三雄。如今,在整个路桥区,就有以中国日用品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为龙头的专业市场70多个,路桥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日用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组成的门类齐全的市场城。
市场的兴旺,大量人流涌进路桥,路桥成为许多人的“淘金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加快了路桥城区的建设和开发,加快了以路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解决了农村闲散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可以说,正是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路桥成为中国沿海的商贸中心,从而为路桥从一个建制镇升格为台州市主体城区之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自身良好的主观条件外,还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的支持、关注分不开。现在,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给市场重振辉煌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把路桥建设成为中国沿海现代化商贸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 山东日照市秦皇岛路上做家纺的厂子

日照经济开发区三原印花厂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皇岛路南

应该是这个

⑤ 目前浙江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多少个

以下供你参考:
除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去的最多的还是杭州的一些小商品市场。当然我是批发。
如果是自己家的摆设 如果是自己家 推荐给你环北小商品市场 特别是丝绸城楼下有家外贸尾单的小店 东西都很便宜 如果你是做软装的 那里就更适合了 东西蛮实惠的 以前买过一对水晶烛台才50多一个 在六度空间一某一样500多一个 市场里面也有很多家具小摆件 总之你去了环北 有好多地方可以逛的 家里的摆设小饰品类还不错的 价格实惠!!! 至于公交站 你就输入 环北小商品市场 就有站的 !
以下是批发的小商品市场,请参考:
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国际商贸城一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10000余个,经营户10500余户。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饰品;三楼经营工艺礼品;四楼开办了中小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铺房为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
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一是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被国内外客商誉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二是实现了国际贸易超过国内贸易的转变,每天客商达4万人次,外商达5000人次,商品外贸出口率达60%以上,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实现了市场硬件的智能化,整个市场人流、流、信息流畅通,场内安装电梯、自动扶梯37座,汽车可直上二、三、四层,整个市场安装了13000多个宽带网络接口,每个商位都可上网交易和查阅信息。
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

国际商贸城二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市场占地483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东辅用房配套有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电信等职能和服务机构。市场配套有商务楼、写字楼、四星级酒店及东、西两个广场,开通环线观光旅游车。2005年市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

国际商贸城三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国际商贸城三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宾王市场简介
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于1995年11月29日建成开业,为中国小商品城的三大主体市场群之一。市场坐落于义乌市宾王路158号,占地面积约209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5个交易区块和出版物中心、国际贸易中心7个部分组成,拥有8000余个商位,从业人员2万余人,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出版物等16个行业的商品。
该市场硬件设施一流,消防安全和水电供应系统健全。设有消控中心3个,消防设备有58余台(套)及干粉灭火器等配套设施1万余只(套),其中消防设施彩用了智能化火灾报警控制连动系统、智能化烟感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水幕分隔系统;供电设施彩用双回路系统,有10KV高配所二个,其它主要设施75台。

国际商贸城四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现有经营主体19000余户。市场一楼主营袜类;二楼主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主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齐全,市场还拥有4D动感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服务。
整个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
1、基本情况
绍兴中国轻纺城起步于80年代中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全国轻纺产品交易中心。市场占地面积4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2万间,有经营户2万余人,经营纺织面料万余种。1998年市场成交额为151亿元。绍兴县是闻名全国的纺织大县,历史上就有“日出万丈绸”之美誉。全县现有纺织骨干企业2500多家,三资企业510多家,企业集团100多家,国家大中型企业130多家,固定资产200多亿,拥有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2万余台及一大批世界先进的印染整理设备,形成了以化纤原料、纺织、印染、整理等完善的现代化轻纺工业体系。市场商品质优价廉、辐射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占国内销量的三分之一多。1998年在广西东兴成功地创办了绍兴中国轻纺城东兴分市场,并先后四次成功举办中国轻纺城博览会,有力地开拓了城乡市场,扩大了国内需求,促进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中国轻纺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999年度被省工商局评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2、发展目标:
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市场为基础改组的规范化股份公司──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多方面优势,在加强市场资产和物业管理,拓展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使之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的大型商贸集团。争取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品信息中心。拟投资8000万元,新建中国轻纺城科技中心、展示接待中心。发展重点:①以纺织面料市场为主,原料、服装、纺机、信息等市场相配套,调整市场结构;②在国内外建立纺织价格、技术信息网,增强轻纺城对全国纺织业的导向和辐射功能;③实现经营主体由个体化、分散化经营逐步向组织化、公司化转变,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④成立中国轻纺城科技中心,加快新产品开发,依靠科技,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档次;⑤利用绍兴县的产业优势,以纺织业和纺织品为主线,建立纺织业的链式结构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分市场。
3、扶持政策:
绍兴县委、县府对轻纺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视,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并成立“二次创业”领导小组。具体扶持政策是:①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推动市场发展和繁荣,实施区别性税收、规费政策,改变场外无序经营状况;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市场经营者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包括经营风险、人身安全、户口迁移以及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稳定经营队伍;③大力鼓励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对有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④积极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和经营户扩大对外贸易业务,政府给予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定点服务等一系列支持。

浙江台州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建于1982年6月,是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之一,浙江省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浙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综合实力名列台州贸易市场第2位,浙江百强市场第12位,全国百强市场第48位(据2004年中国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是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联络会理事单位、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浙江省三星级市场,台州市龙头市场,多次被评为省、市、区“文明集贸市场”和浙江省十大工业品市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目前,市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固定摊位3030个,经营户达 4500余人,年成交额58亿。市场分东、西、鞋类、综合四大交易区,主要经营百货、鞋类、箱包、针织品、棉布、窗帘、床上用品、玩具、工艺礼品、毛线、服装等15大类2万多种商品。2003年1月8日,在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84年)市场诞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聪明勤劳的路桥人如鱼得水,大批经商人才,能人巧匠脱颖而出,自发在路桥老街南栅居街道上经营小商品,并呈良好的发展势头。1982年6月,原黄岩县工商局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每逢农历三、八为交易日。至1984年,市场摊位由建场初的376个增加到1400个。
第二阶段(1985年—1987年)市场开始飞跃。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需要。 1985年,扩大场地18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至1987年底,市场摊位增加到3800个,成交额由1984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45亿元,上市品种由200余种增加到6000余种、近万个不同型号,集市日由原来的农历三、八增加了农历二、七日,并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广大客商,开始跨入全国重要工业品市场行列。
第三阶段(1988年—1989年)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的发展,商品结构逐步改善,为了适应商品行列结构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促进市场的发展。1988年,投资120万元,专门建立了占地9000平方米可容纳1380 个摊位的服装大厅,并先后单独分开鞋类交易区、棉布交易区、百货交易区等,集市日又增加了农历一、六日。可以说:此时的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以服装为龙头,棉布、鞋帽、小百货、箱包、零头布等组成的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
第四阶段(1990—2000年)市场的稳定发展。1990年10月,在市场东面征地 21.64亩,投资2000余万元,建造了配有自动扶梯、客货两用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可容纳1400个固定室内摊位的东交易区,使市场的管理、设施、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4年,根据上级部署,小商品批发市场行业调整,服装经营者分流到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了继续保持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兴旺,市场积极拓宽服务广度,正确处理规范与繁荣的关系,确定坐标,找准龙头,挖掘潜力,使市场迅速得以恢复,重振了市场雄风。 1998年—2000年,市场投资1200多万元,对西交易区鞋类交易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大棚结构全面改造成轻钢结构,使市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阶段(2001至今)市场管理走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给路桥小商品市场带来空前压力,使这个传统集贸市场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落后于其他兄弟市场。
2001年11月,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关于集贸市场实行管办脱钩的文件精神,对路桥小商品市场实行体制改革。2002年8月,在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开始筹建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经过4个多月协商、评估,2003年1月8日,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由永跃村、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同组成,永跃村占股份的65%,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占股份的35%。改制后,公司将完全按企业化机制运作。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一个以产销为主、经销为辅,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产销户摊位占总摊位数的50%以上,以花色品种多、价格低、更新换代快、信息灵通、竞争力强、辐射面广、销售量大等特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是台州市以及浙东南地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崛起,带动了路桥及周边地区市场群体的迅速形成,使路桥发展为全国市场的大区,并与义乌、柯桥成为浙江市场三雄。如今,在整个路桥区,就有以中国日用品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为龙头的专业市场70多个,路桥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日用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组成的门类齐全的市场城。
市场的兴旺,大量人流涌进路桥,路桥成为许多人的“淘金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加快了路桥城区的建设和开发,加快了以路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解决了农村闲散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可以说,正是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路桥成为中国沿海的商贸中心,从而为路桥从一个建制镇升格为台州市主体城区之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自身良好的主观条件外,还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的支持、关注分不开。现在,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给市场重振辉煌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把路桥建设成为中国沿海现代化商贸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萧山商业城
1、市场概况:
萧山商业城地处杭州钱塘江南岸,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五十强市场之一,并荣列浙江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二十强市场。该市场始建于92年10月,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副食品、五金、百货、建材、服装、旧货、粮油、汽车、家电、床上用品十大专业市场。市场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 3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累计成交额达580多亿元。
萧山商业城服装皮革市场于1994年10月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拥有标准营业房650余间,各类经营户540余户。市场一、二层为营业用房,三至九层为写字楼,是萧山商业城的最高建筑,为一家经营服装、鞋帽、床上用品为主的星级专业市场。
2、配套设施:
市场整体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上市商品种类多、品种齐、价格合理,面向广大中低层消费群体,商品辐射浙江本地及周边省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一、二楼主要经营贝蒙、百爵、路易杜彭、千族等诸多名优服饰,开业十年来商品年成交额逐年增长。2003年虽然受春季“非典”、夏季“高温”及冬季“电荒”的影响,但市场成交额仍达5.69亿元,2004年1-7月受“电荒”影响,成交额为2.54亿元,并安置20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在市场就业,为政府和社会分担了一定的责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萧山商业城服装市场三层以上为写字楼,适宜筹办各类公司、办事处等机构,现有公司及办事机

⑥ 文登市宋村镇上 工业 企业 多不多!~外来人口多不

宋村镇这2年在南海开发的大环境下各个方面在逐步好转,企业不是很多,主要是原来力象集团遗留下的机械厂、棉纺厂等,改制后的镇办企业建筑公司比较不错,因为赶上了家家悦的投资、工业区的开发,其他都很一般。外资企业有几家经营多年天马箱包、三吉电子等,北边新的工业区也有几家韩资企业进驻,整个人口不是很多,外来人口以东北籍为主

⑦ 秦皇岛市军强装具服装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秦皇岛市军强装具服装有限公司是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4工厂改制后的企业,创建于2001年4月,继承了军工企业近四十年军用、民用、外贸帐篷,野营人身装具、枪炮装具、军用服装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经验,是一家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专业生产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2008版的国际质量认证,获得外贸产品进出口经营权,是全军军用帐篷定点生产企业。军强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帐篷、服装、旅游工艺品的加工与销售,帐篷配套支架加工,货物进出口等。
法定代表人:王清
成立时间:2006-03-13
注册资本:10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3030000000625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北部工业区

⑧ 重庆市社会人才职称改革办公室评的工程技术工程师职称有用吗怎么注册登记

就像心跳莫名的慌乱
属于光芒和月亮
或维拉球场( 外延伸,
他什么也不要,他说,只要带走我
没有挂钩,没有放书和箱包的地方──
别这个却不管你的的活哈哈

阅读全文

与乐山沙湾区箱包改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和田和田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97
江门恩平市跑腿服务 浏览:73
泸州泸县箱包改制 浏览:99
邢台威县仿真花 浏览:425
吉安万安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349
金昌金川区绿植盆栽 浏览:415
南充高坪区改衣店 浏览:682
安康岚皋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631
泉州晋江市仿真花 浏览:688
黔西南贞丰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59
葫芦岛市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895
钦州浦北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227
湘西保靖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3
泰州姜堰区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125
凉山昭觉县改衣店 浏览:571
菏泽市干洗店 浏览:169
商丘夏邑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471
赤峰红山区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931
黔东南施秉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524
抚州资溪县长途搬家费用 浏览:822